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王建民:根本問題不解決 臺灣經濟下滑大勢難改

2007年08月01日 11:13:00  來源:
字號:    

 

  近來,臺灣經濟基本面有所改善,但臺灣經濟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解決,特別是阻礙臺灣經濟發展壯大的大陸經貿政策沒有大的調整,經濟走下坡路的大勢也難以扭轉。

  “外熱內冷”轉向“內外皆溫”

  近三年來,臺灣經濟呈現4%以上平穩增長,今年第一季度增長4.15%,較年初預測為高,預計全年增長4.38%,略低於去年。總體經濟走勢表現逐漸由近年的“外熱內冷”向“內外皆溫”轉化。

  今年以來,臺灣外貿出口增長放慢,上半年增長7.5%,雖較預期為佳,預計全年增長10%左右,但明顯低於去年。在外貿增長有所放緩的情況下,多年嚴峻的內需不足問題則有所改善,第一季度民間消費溫和增長2.27%,預計全年有望增長3%,較去年增長高出一倍左右;民間投資也在多項重大投資項目帶動下出現恢復性增長。尤其是反應內需重要指標的百貨業出現谷底反彈跡象。據統計,上半年百貨公司及綜合商品零售商的營業收入增長4.5%,部分知名大型百貨公司營業連續多年衰退的情況得到改善或出現逆勢上漲行情,預計在“卡債”問題逐漸解決與股市持續上漲的財富帶動效應下,消費者的信心會進一步增強,民間消費將會穩步回升,加上“大投資計劃”的強力推動,內需將在一定程度上拉動經濟的增長。

  另外,臺灣製造生産出現明顯的回升趨勢。據統計,第一季度製造業生産增長0.3%,4月增長4.1%,5月增長6.7%,6月增長7.4%,創近十一個月以來新高,主要是資訊電子業出現較大幅度增長所致。尤其是臺灣的新興支柱産業面板産值上半年達到920億元新台幣,年增長20%。在內需復蘇、股市與房市日益活躍等因素下,有助於製造業持續增長。

  股市繁榮存在較大風險

  在選舉政策利多、國際股市走勢強勁及外部經濟形勢趨於景氣等背景下,近來臺灣股市交易相當活躍,股價大幅上漲,與2000年“大選”前的形勢十分類似。臺股指數接連突破8000點、9000點,目前維持在9500點左右。總市值由2000年的12萬億元新台幣增加到目前的23萬億元,增加了近一倍。在選舉與經濟好轉雙重因素下,預計未來臺灣股價還會維持在較高水準,達到萬點的可能性較高,瑞士信貸銀行甚至上看12000點。在股價上漲帶動下,今年上半年新上市上櫃企業也增加了33家,較去年同期增長65%,是股市景氣的另一表現。

  同時,在臺當局政策刺激下,去年底以來房地産市場交易活躍,價格迅速上揚。2006年,房屋不動産交易量達45萬件,是2003年“非典”後連續三年增加,是過去8年來最活躍的時期。今年第一季度,臺北市房價上漲6%,臺北縣更上漲7.7%,整個大臺北地區平均房價三年上漲約五成,目前房價仍在持續上漲,豪宅價格也屢創新高。

  然而,主要由政策因素造成的臺灣經濟形勢好轉特別是股市大漲與房市的繁榮現象,不確定因素頗多,存在新的風險與變數。人為吹大的股市上漲現象,泡沫成分大,外資隨時抽走資金撤出股市的可能性高,未來存在巨大波動的可能性;房價虛高,投機氣氛濃厚,民眾房貸與購房壓力增大。有學者擔心在繼“卡奴”之後可能出現新的“房奴”現象,影響金融體系與整體經濟的穩定。

  多種因素造成股市上漲

  臺灣經濟形勢的好轉與股市大漲,原因眾多,主要有三點:

  一是今年以來,國際經濟大環境趨於景氣以及全球股市的普遍上漲,對臺灣經濟的好轉與股市上漲起到了重要帶動作用。

  二是民進黨當局為了2008年“大選”獲勝,組成新的“選舉內閣”,採取“一週一利多”的政策賄選與買票動作,從各個方面刺激股市、房市、內需與産業等,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效果。

  三是民眾對兩位候選每人平均抱有期待,兩每人平均被認為屬溫和派,誰當選,兩岸關係均會好于陳水扁時代,尤其是若馬當選,兩岸經貿政策將會更開放,將給臺灣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會,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以及對未來臺灣經濟的信心。

  下滑趨勢沒有根本改變

  臺灣經濟形勢雖有好轉,尤其是股市與房市的上漲明顯,但經濟基本面或經濟結構面沒有實質性的改變,與四年前特別是八年前相比,臺灣經濟發展速度放慢,外貿進出口額與經濟規模的世界排名下降,經濟競爭力國際排名下滑,總體經濟走下坡路的大勢沒有改變。

  目前經濟基本面的改善還不穩固。製造業生産增長不穩定,波動較大,不同産業發展不平衡,除面板等少數高科技産業表現較為優異外,大多數傳統産業面臨的困難依然較大。內需不足情況雖有改善,但民間消費增長仍在低水準徘徊,公共投資衰退的局面沒有改觀,尤其是環保因素嚴重制約重大工程項目的投資與建設,影響經濟的持續穩健增長。特別是阻礙臺灣經濟發展壯大的大陸經貿政策沒有大的調整,民進黨繼續堅持“管制重於開放”的策略,因而很難從根本上扭轉臺灣經濟走下坡路的趨勢。(作者係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編輯:曉章)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