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海回暖及時雨 兩岸議題急劇升溫

2008年04月21日 10:14:00  來源:
字號:    

  萬物復蘇的春天總是讓人充滿期待,等待的過程愈是漫長,對春潮涌動的感知便愈是強烈。一場春雨一場暖。博鰲“胡蕭會”正是這樣一場預示著臺海回暖的“及時雨”。有誰會懷疑春天的腳步已經不可阻擋?又有誰能夠抑制住“擁抱春天的衝動”?

  主流民意帶來勇氣和力量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説,上周,國民黨方面高調宣佈,將以海基會與海協作為兩岸談判和對話的第一軌道,國共論壇和其他交流管道作為第二軌道,6月重啟兩岸對話。同時,還正式公佈了實施兩岸直航包機的具體時間表。而內定將出任“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的江丙坤更是面對著島內媒體明確表示,希望“海基會”人員能有機會多去看中國大陸的最新發展,希望能夠邀請陳雲林與其他中國大陸官員來臺訪問,讓兩岸真正消除隔閡,加強雙贏與互動。

  島內將自己發展兩岸關係的願景公之於眾的,是“大選”中大勝民進黨221萬票所聚集起的自信,是扁當局上臺8年“以獨領政”害慘臺灣經濟所引發的“沉重反思”,更重要的還是島內業已成勢的“求和平、求發展”的主流民意帶來的勇氣和力量。

  臺海回暖 兩岸議題急劇升溫

  文章説,因為“胡蕭會”而在臺海掀起的陣陣“臺灣熱”。中國大陸12家大企業的領導人借由“臺灣經濟與兩岸經貿展望圓桌會議”表達了參與“愛臺12建設”的強烈願望;中國大陸地産企業家即將組團赴臺著手為搶灘島內房地産業進行前期作業;港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宣佈將在臺灣成立辦事處,以促進和強化臺港間的貿易合作關係;香港商界大亨對未來幾年臺灣經濟情勢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樂觀情緒,赴臺投資慾望高漲……

  隨之而來的是臺北股市連續多日保持在9000點的高位,為8年來的頭一遭,引來各方投資人的追捧;長期低迷的房地産市場也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發起了“高燒”,高達四成的房價漲幅也沒能澆滅人們的置屋熱情。

  有了這樣的“底氣”,馬英九和他的團隊還用得著為如何在短期內為選民端出豐盛的“政策牛肉”、怎樣才能演繹一場精彩的“首秀”而擔心嗎?

  上周,在臺灣島內,為這樣一個季節而喜悅的也不單單是國民黨方面。兩岸議題成為各大媒體追逐的焦點,“三通”、“直航”、“陸客來臺”、“人民幣兌換”等熱門語句隨處可聞;業界的“登陸”熱潮急劇升溫,諸如“島內建築開發業者將籌組‘賣房團’到中國大陸訪問,同時推銷臺灣不動産建案”,“金門高粱酒在北京設立首家專賣店搶攻有千億台幣商機的中國大陸白酒市場”等消息不絕於耳。

  摧枯拉朽 “恐中”籬笆不堪一擊

  應該説,這些都還算是人們預料中的事情。讓人略感意外的是綠營和扁當局在面對這場大潮時的表現。

  綠營大將、高雄市市長陳菊第一個站出來,喊出了“歡迎中國大陸觀光客來臺、高雄市準備好了”的口號,並呼籲新當局採行“南進南出”的開放方案,增加高雄商機。其他綠色執政的縣市長也不落後,競相公佈了親自帶隊赴中國大陸尋商機、賣産品的計劃。

  先前曾極力阻止島內水果大舉赴中國大陸銷售的“農委會”,也在本週作出決定,拿出1600萬補助南部8縣,支援他們將農産品銷往中國大陸等島外市場;“立法院”民進黨團第一次對於藍營提出的有利於兩岸開放交流的“法案”作出了“民進黨都沒有意見”的表態;“行政院”方面也對新當局提出的開放人民幣兌換最快7月上路的政策主張給予了積極回應,聲稱“儘快,不排除在上任前開始”。

  不管這裡面是否含有“作秀”的成分,有沒有其他的政治算計,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臺海回暖的大勢面前,深綠人士苦心編織的“恐中”籬笆實在是不堪一擊。

  民進黨“臺獨焦慮症”頑疾難醫

  文章分析,但如果由此就作出民進黨的改革會就此提速、並很有可能在今後“換個活法兒”的推斷未免有些過於理想化了。事實上,從蕭萬長作出參加博鰲論壇的決定到現在,來自綠營的攻擊一直沒有停歇過。有拿蕭所持“臺胞證”大做文章的,有四處散佈“25萬美金買禮遇”謠言的,有一口咬定蕭坐的是“特首席”而高聲叫罵的。陳水扁更是大放厥詞,稱“矮化臺灣”。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民進黨所患的“矮化焦慮症”作祟。其實,真正的病根在於扁和民進黨內深綠勢力的“臺獨焦慮症”。在他們看來,沒能守住“恐中”籬笆可能導致的最可怕的後果是黨內的“臺獨”心防徹底崩潰,讓他們從此無法再隨心所欲操縱這輛能夠替他們博取權位和財富的“戰車”,“臺獨”夢斷事小,被拋棄、遭清算事大。他們還企圖用“獨字招牌”將自己和整個民進黨捆綁在一起,生怕斷了“獨”根。

  由此人們也就不難理解,口口聲聲要反省、要改革,明知兩岸政策是自己的最大罩門,為何民進黨至今也沒能出現一個敢於觸及“臺獨”路線的“出頭鳥”?所謂的“反省大會”“天王”們為何會“人無影、身無蹤”?為何全黨眼睜睜地看著“獨派大佬”辜寬敏和因強推“排藍民調”導致“立委”選舉潰敗而臭名遠揚的蔡同榮這兩個代表著“舊包袱、舊觀念、舊形象”的“老朽”將手伸向黨主席之位的“驚恐”場景出現,只有“恨得牙癢癢”,卻不見有哪個“新生代”肯站出來振臂一呼? 他們在害怕什麼?又在等待什麼?

  但願這些個逆勢而動的惡兆不會壞了人們迎接春天的好心情。 (謝克)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