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獨”挫敗民進黨下臺 選民回歸理性選折

2008年04月01日 14:30:00  來源:
字號:    

  這次臺灣“總統”選舉,最大的贏家不是馬蕭或藍營,而是臺灣民眾,他們合力把臺灣的民主巨輪推出了困陷八年的泥淖。用自己手中的選票來結束了民進黨在野八年的臺灣噩夢。從盲目的本土意識回歸到理性選折。

  “臺獨”沒有出路

  民進黨此次的敗選除了貪污腐敗以外,最大的一個盲點應該就是操弄“公投”謀求法理“臺獨”。

  香港《文匯報》相關文章説,此次謝長廷的敗北,也並非其一家所言是“個人競選之敗,而非民進黨之敗”。恰恰相反,謝長廷的敗選不僅是個人選項意識與策略的失當、失準;更是民進黨掌權8年貪腐無能、忽視經濟民生,挑釁戰火危機的民憤表達。因為,過去8年,在陳水扁的“獨(毒)化意識”和個人私利的誘導下,民進黨違拗民意、越行越遠。臺灣民眾厭倦了群族撕裂,厭倦了經濟凋敝和貪腐橫行。所幸在關鍵的時刻,覺醒的廣大臺灣民眾善用了自己正確選擇的權利。因此,國民黨勝選,民進黨下野是臺灣發展之必然結局。謝長廷大可不必以替罪羊的姿態,問責辭職引退。民進黨深刻反省、正本清源、整肅舞弊,方為明智之舉。正如其所言:“民進黨確需重新定位”,因為,“臺獨”是沒有出路的。

  中間選民撐開的臺灣政治新景

  臺灣《聯合報》日前刊登社論文章指出,進一步看,這次政治板塊發生如此劇烈的位移,關鍵力量來自上百萬無名的“中間選民”;他們從四面八方走出來,推倒藍綠高築的圍墻,撕掉族群對立的符咒,將兩千三百萬人從幽閉的本土洞窟中解放出來。

  在藍綠對峙的八年,“中間選民”曾被認為是不存在的人種;陳水扁不久前還聲稱“臺灣沒有中間選民”,他在意的只是固守綠色“基本盤”。但這次馬蕭以兩百廿萬票大幅勝出,證明中間選民不僅存在,且擁有強大的翻盤能量:他們有能力識破政客的花招,知道如何守住自己的價值,曉得如何用自己的力量改變臺灣的命運。

  隨著新民眾的加入及政治社會氣象的變化,中間選民數其實隨時都在變化。值得注意的是,不論中間選民數是一百萬甚或兩百萬人,它佔總投票人口的比率不超過一成五,也遠遠小于藍營或綠營的基本支援者,但它卻能對大局産生超乎其自身比重的牽動力量。八年前的第一次政黨輪替,如果説是“期待改革”的中間選民所締造;這次的二次政黨輪替,又何嘗不是“亟思脫困”的中間選民顛覆了局面。

  過去八年在陳水扁掌權下,臺灣政治從兩個政黨的競爭,演變成民眾藍綠截然對立的態勢,臺灣的民主逐漸走向退化。臺民眾“頭家”的自主地位喪失,成為幫政黨搖旗吶喊的附庸;當政黨競爭被轉化成顏色競賽時,“族群主義”的毒素已悄然麻痹了“政黨政治”的神經,“民主”完全變質走調。 所幸,經過八年的災難與煎熬,終於有越來越多選民看出臺灣政治的病態與畸形,從而決心給政客一個嚴正的教訓。這次選舉,馬蕭大勝兩百多萬票,不僅反映民心對綠營的背棄,也反映民眾對民主價值的重新選擇。

  這次“大選”國民黨的高票勝出,不僅説明瞭妄求一己之私的貪腐政黨註定挫敗,同時也證明了臺灣人民在經歷八年的血雨腥風後回歸理性,最終找回正真的民主價值!(高斯斯)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