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文匯報:上任前的馬英九要做好六項準備工作

2008年03月27日 09:34:00  來源:
字號:    

  臺灣“總統”選舉結果,馬英九大勝,謝長廷大敗。馬得七百六十五萬八千多票,謝得五百四十四萬五千多票。加上今年一月的“立委”選舉,國民黨大勝。當時,就有人(例如李遠哲)提出“鐘擺效應”,希望“謝勝馬敗”;又有人(例如許信良)反對國民黨“一黨獨大”。結果,臺灣民眾用選票作出了抉擇,還是如民調及各方預期的“馬勝謝敗”。 

  香港《文匯報》刊登資深評論員李幼岐的文章説,馬較謝贏多二百二十一萬多票,可以説這便是馬英九未來執政的民意本錢。馬英九將於五月二十日完成政權交接,正式就任“總統”。國民黨在陳水扁治臺八年後重奪政權,又因在“立法院”掌握幾近四分之三的絕對多數,足以達成如選舉口號所説的“完全執政、完全負責”。馬在勝選後反而少了笑容,他自言因為將負起重任。在“五二○”之前的這一個多月,馬將十分緊張地為未來重任做好所有的準備工作。擇其要者,舉例如下: 

  首先,馬英九和國民黨仍必須嚴防“刺馬”。在選戰中,“刺馬”傳聞甚囂塵上,馬營也作了萬全準備,包括改穿厚達一點五釐米的避彈衣及出門乘防彈車。馬在勝選後成為“總統”當選人,保安當局對他及其家人的護衛已經升級,但“刺馬”的風險仍不能不防。因為一來有貪腐案在身的某些人為免起訴,可能狗急跳墻,不擇手段;二來説不定有“深綠”人士或扁、謝的“死忠”人士做出瘋狂行為。 

  其次,組織新的工作團隊,確定“行政院”的人事架構。這裡,特別值得注意兩點:第一,國民黨的一眾大員,尤其是中生代,會不會發生內鬥,進行“卡位戰”,爭相“搶位子”;第二,馬稱他的用人政策是“德才兼備、德甚于才”,他又明示可能留用或起用綠營人才。馬的這種豁達大度自然令人敬佩,不過在藍綠分庭對立八年之後,現階段即使要用“淺綠”人士,相信不但為數不多,且恐怕也只能在技術部門的次官(副部)級別。再説,國民黨人才濟濟,客觀上也不需用太多“客卿”。 

  其三,就“行政院”而言,最重要的當然是“閣揆”即“行政院長”人選。目前有兩位傳聞人選,一是宋楚瑜,一是江丙坤。宋的工作能力和“江湖地位”,當然毋庸置疑,且國民黨和親民黨很可能將會合併,馬也會給宋以禮遇,所以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不過,馬在選戰中主打“經濟牌”,其上任後的首個“內閣”,順理成章應是“財金內閣”,以此而言,江作為財金長才,曾任“經濟部長”和“經建會”主委,似乎更適合擔任“閣揆”。馬在當選後的第二次國際媒體記者會上,右手是競選搭檔蕭萬長,左手便是江丙坤。這一安排,其中是否有些玄機?筆者與現任國民黨副主席的江丙坤有一面之緣,覺得他溫文爾雅、毫無架子、平易厚道,且對臺灣的政經二途了若指掌,確是“行政院長”的合適人選。 

  其四,臺灣八年來經濟滑坡,物價飛漲,民生困苦。馬上任伊始,恐怕就得面對通脹問題。環顧全球各國各地,治理通脹的難度都是非常之高,馬及其團隊有何“靈丹妙藥”,備受島內島外的關注,各方拭目以待。 

  其五,馬在競選時承諾上任三個月內兩岸“三通”,他在記者會上又表示海協會與海基會應代表兩岸恢復商談。如此而言,在他上任之前,恐怕就得確定海峽基金會的人事調整規劃,以便上任後立即付諸實施。馬稱要構建兩岸五十年、一百年的和平,海協、海基兩會的商談具“先鋒”作用,筆者也希望兩會復談能有一個好的開始。 

  其六,陳水扁的貪腐已天下皆知,只是在“憲法”第五十二條保護下至今未被起訴,但一旦任期屆滿卸職,回復平民身份,那就“唔同講法”。謝長廷也涉及玉皇宮、高雄捷運等十多件弊案,在民進黨當局運作下,也未被起訴。但“五二○”後政權易手,“秋後算帳”的可能性非常之大。一方面,貪腐案本應經“司法”處置;另一方面,馬清廉正直、疾惡如仇,沒有理由對扁、謝就此放過。有罪無罪,應交由“司法”解決。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