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謝支援入聯、返聯兩案並推有權謀

2008年02月14日 14:36:00  來源:
字號:    

  根據媒體報導,扁謝呂定調,同時支援“入聯”以及“返聯公投”。這個轉折本身剛好證明了,陳水扁以及民進黨當初推“入聯公投”完完全全是一個選舉操作。回想當初陳水扁批評藍營的“返聯公投”不可行,甚至於説,“中華民國”在1950年3月13日故“總統”蔣介石復行視事之際,及1971年退出聯合國時,已經死了兩次,難道會活起來嗎?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今日刊載社評指出,陳水扁今天自打嘴巴,情非得已,但我們關心的,不是陳水扁如何自圓其説,而是這個轉變背後的玄機,因為它反映了謝長廷的“大選”謀略。

  陳水扁當初推“入聯公投”,一方面是借此綁“大選”,動員綠色選民的投票率,另一方面是準備一頂不愛臺灣的帽子,要送給馬英九。只是他們沒料到,藍營推出了“返聯公投”的對案,結果使得美國的壓力全部集中到民進黨身上。美國已經對“入聯公投”定性,認為是片面改變現狀的行動。如果民進黨在“立委”選舉中大獲勝利,那麼他們一定會繼續推動“入聯公投”。但選舉結果已顯示,“公投”綁選舉的效用已大為遞減,根本無法達到動員的目的,而“立委”選舉大敗,也證明了選民對民進黨已經投下了不信任案。 

  社評指出,在這種情勢之下,謝長廷已認清,強力推動“入聯公投”,可能會引起雙重效應。第一重效應是會引來美國更大的壓力,而且全集中在他身上。第二重效應是會把主軸移到愛臺灣的議題上,而這個主軸可能在今年已經出現彈性疲乏現象。問題是,謝長廷已不可能撤“入聯公投”,因此,“入聯與返聯”並推成了謝長廷在戰略上的唯一選擇。 

  兩岸並推,等於是以“加入聯合國”的命題代替“以什麼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命題。原來的“入聯與返聯”之爭,重點是在以什麼名義上,現在兩案合併,重點變成了加入聯合國。謝長廷的謀略是讓藍綠共推,分散來自美國的壓力,同時也佈下了陷阱,讓藍營上當。

  社評認為,對藍營而言,現在有幾個選擇。第一個選擇,發動拒領“公投”票,如此一來,可能又陷入謝長廷的陷阱,自動戴上了民進黨準備好的帽子。這也是當初藍營會提出返聯公投的原因。第二個選擇,同意兩案並推,但這變成了跟著謝長廷拿香拜,而且也會面臨像陳水扁一樣難以自圓其説的窘境。陳水扁已不用選舉了,但馬英九是候選人,他不能不面對選民有關搖擺不定的質疑。第三個選擇,依舊堅持“返聯公投”,應該保持低調,不要讓它成了選戰的主軸。對於“入聯公投”,國民黨仍然應強調是危險、不切實際的舉動,否則謝長廷為什麼要轉彎? 

  社評表示,我們認為藍營應該採取第三個選擇,不要讓這個虛假的議題佔據了選舉的版面。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向選民呼籲,不管“入聯或返聯”,其實都是假議題,都是選舉的戰術考量,因此,不管兩案合併或分開,都沒有意義可言。選民要思考的問題,其實不是在“入聯或返聯”選擇其一或兩者都選,而是要不要接受這種“公投綁大選”的選舉操作。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