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港媒:謝長廷拼“總統” 勝算機率有多大

2008年01月31日 09:46:00  來源:
字號:    

  自“立委”選舉結束後,面對懸殊如此之大的結果,島內眾説紛紜。隨之而來的“總統大選”之為到底會落在誰的手中一直是島內討論得非常激烈的話題。在臺灣政壇上,謝長廷素有智多星的綽號。以民進黨尚有約四成的基本票,以及謝長廷善於反敗為勝的選戰經驗,三月底的這場選戰,誰笑到最後還未可知。

  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文刊説,一月十二日,民進黨在“立委”選舉中慘敗,國民黨則大勝,若再加上無盟與友黨,泛藍一舉囊括一百一十三席立委中的八十五席,超越“立委”總數四分之三。馬蕭一組國民黨籍“總統”參選人的民調在選後一度升至六成,一時間國民黨將在下一輪的“總統”選戰中再下一城的判斷甚囂塵上,似乎國民黨贏定了。在民進黨大敗六十天后的這場選戰,誰勝誰負,按照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的話説,應該還是鹿死誰手,有待分曉。在敗選後的次日,謝長廷就在高雄的光榮碼頭拉開了他的“黃金七天”的選戰序幕,果不其然經過一週的努力,謝長廷的支援度上升了七個百分點。以民進黨尚有約四成的基本票,尚有約二百七十萬民進黨支援者這次未出來投票,以及謝長廷善於反敗為勝的選戰經驗,三月底的這場選戰,誰笑到最後,誰才是真正的王者!

  梳理政治如同下棋

  文章説,謝長廷富有選戰經驗,善於在不利的選戰中,反敗為勝。謝長廷的政治生涯都是在坎坷中度過的。他在臺灣經受過“美麗島事件”、“六一二抗爭”的政治風暴,經歷過“立委”選舉落選、彭謝配慘敗的考驗,從宋七力、“玉皇宮”到陳進興事件的抹黑與沉冤得雪。謝長廷的政治長路,一路走來始終波折不斷。但在面對政治賽局中種種不利的情形時,謝長廷總是能以韌性和耐力化險為夷,在紛擾多變的詭譎世局中,以圓融柔軟的身段及高人一等的政治智慧,如浴火鳳凰般屢仆屢起。因此,有人為他冠上“九命怪貓”的稱號,也有人以“政壇二枚腰”來形容他梳理政治如同在下棋。

  在民進黨慘敗之後,一月十六日謝長廷宣誓就任民進黨“主席”。他説,現在的心情像是第一任民進黨“主席”江鵬堅就任一樣,當時是一無所有只能往前邁進、向前打拼;建黨二十多年,又恢復到民進黨在“國會”變成是一個幾乎是沒有意義的少數黨,現在是一無所有,未來的選戰只能背水一戰。他説,想起當時投入政治的初心,當時的政治局勢是國民黨絕對多數的“立法院”,臺灣社會人民的聲音只能透過徵選、補選少數幾位“立法”委員表達,臺灣的社會力量在“立法院”的席次是完全不成比例,很多人因此投入政治。謝長廷説,今天又面臨相同的情況,臺灣的社會力量,也許民進黨有百分之四十,但在“立法院”的席次不到百分之二十,這樣不平衡的結構一定會帶來臺灣重返社會舞臺的緊張關係,所以,“總統”選戰變成相當關鍵,取得行政權才可以守護基本立場與臺灣主體的地位。當然這只是謝長廷自己的觀點。結果到底怎樣還是要看最後執政者的行動來説話的。

  之後,謝長廷即按部就班地展開“黃金七天”整合行動,初步展現成果。

  民調支援度往上升

  文章説,據親近謝係人士稱,黨內上周連續針對“總統大選”進行民調。最新民調顯示,謝長廷支援度達三成多,較“立委”選前增加百分之七,但仍落後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約百分之十五的差距。輔選幹部分析,由於“立委”選舉中民進黨大敗,國民黨在“立法院”獨大,激起綠營支援者危機意識,原本不表態的支援者從隱性轉為顯性,讓謝長廷民調支援度往上攀升,相對也穩定黨內軍心、提振士氣。這次選舉的政黨得票是一個重要指標,國民黨獲得百分之五十一點三的政黨比例票,民進黨則獲得三十點九的政黨票,如果再將新黨與臺聯黨的得票分別加總進去,或許就是馬英九與謝長廷此刻各自所擁有的基本盤。

  在這次的臺灣“立委”選舉中,國民黨雖然獲勝,但投票率卻創新低,沒有出來投票的泛綠民眾及中國大陸臺商為數不少。估計在三月份“總統”選戰中,這些選民會大比例出現,將使選戰更激烈。國民黨雖然贏得這次“立委”選舉,但從民進黨所獲得的不分區議席來看,民進黨並沒有崩盤,只是這次中間游離票被國民黨吸納,而且大部分泛綠選民及一部分臺商沒出來投票。泛藍總得票率為百分之五十三點五,泛綠總得票率約百分之四十,相差近十四個百分點,民進黨得票數比四年前“大選”時少二百六十九萬五千票,民進黨會利用剩下的時間傾其全力挽回這二百七十萬選民的支援。若再加上高呼超越藍綠的第三勢力選民約一百多萬票,其中泛藍、泛綠或能各取一半,雙方輸贏的票數差距將會很接近。

  同上一屆“立委”選舉一比,當年泛藍總得票率約為百分之四十七、泛綠總得票率約為百分之四十二,當年民眾投票率幾乎是六成。但今年投票率創新低,只有百分之五十八點五,泛藍在近六成投票率中,取得百分之五十三點五選票,顯見泛藍得票確實有些增加,但票數增長的並不太多。以投票率而言,近兩屆的“立委”選舉皆低於六成,但近兩次的“總統”大選投票率卻高於八成,這次“立委”選舉顯然有約百分之二十二的人,約為三百五十萬選民,沒有出來投票。這部分未參加投票者的票數,當然可以左右三月“總統”選舉的結局。所以,在“立委”選戰過後,大獲全勝的國民黨高層面容嚴肅,謹慎小心。馬英九甚至説,只能高興一個晚上就好。藍綠雙方都知道,真正的決戰還在後頭。

  打“危機牌”效果明顯

  這次選舉失敗後,謝長廷放下身段,頻繁拜會了前“總統”李登輝、臺聯黨主席黃昆輝、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紅黨主席陳耀昌、新黨主席郁慕明等各政黨與各界人士,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言。一月二十三日上午,謝長廷趕在馬英九下午拜會六大工商團體之前與工商界人士會見,提出三大經濟政策疑問,包括擴大包機直航、特定稅率降至百分之十以下以及中國大陸資來臺投資等議題,盼馬英九正面響應。

  謝長廷再次提出擴大包機直航問題。他説自己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就已推動,希望從現有的三節包機,擴大到週末、甚至是每日包機,而直航的定點也可以擴大成更多點。他正用促進兩岸交流與開放的政策與和解共生的作法,去全力爭取臺灣的工商界與中間選民的支援。

  文章最後説,據民進黨內核心高層人士説,謝長廷這一陣子訴求鞏固臺灣民主的危機牌,已開始産生明顯效果。謝陣營在高雄、臺中舉行的兩場晚會,都分別有數萬支援者進場,重現當年民進黨在選舉造勢時的熱度,若支援者的熱情能持續下去,謝長廷再開拓中間選票,仍有相當的機會可能贏得“總統”選舉。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