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張“內閣”重新定位 拼經濟著手兩岸牌為宜

2008年01月29日 10:48:00  來源:
字號:    

   陳水扁于昨日上午正式批示退回“行政院長”張俊雄所提“內閣”總辭案,並在批示內容中強調,“行政院長”于“立法院”改選後,第一次集會前總辭之往例,固值肯定,但依循最新“憲法”規定,這已非“憲政”上的義務,爰予退回。據臺灣《聯合報》有關文章説,陳水扁在批示中條列出五點退回理由:

 

  第一,1997年“修憲”明定“行政院長”由“總統”任命,毋須經“立法院”同意,“行政院長”任期與“立法”委員之選舉無關。因此,“行政院長”于“立法”委員改選後,第一次集會前提出總辭,已非“憲法”上之義務。


  第二,2005年“修憲”延長“立法”委員任期,與“總統”同為一任4年,就職之日只差3個月又19天,期間如“行政院長”必須總辭兩次,勢必影響政務推動及政局安定,允宜慎重考慮。


  第三,1997年及2005年“修憲”前,“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87號與第419號解釋意旨應不再適用。


  第四,“行政院長”于“立法院”改選後,第一次集會前總辭之往例,固值肯定,但依循最新“憲法”規定,認應重建“憲政”慣例,始符全民利益。

 

  陳水扁在第五點中,肯定張俊雄戮力從公,政績卓著,當繼續領導行政團隊,為臺灣人民效力,最後批示所提總辭呈文,爰予退回。

     據臺灣《工商時報》今日社論説,如此一來,不但原本沸沸颺颺的CEO擔任閣揆構想如一陣輕風煙消雲散,實行多年的“立法”委員全面改選“行政院”應提出總辭的“憲政”慣例也為之推翻。張俊雄接獲“總統府”覆函後,如何補實原先欠缺的“內閣”部會部分“閣員”,以及是否小幅調整人事,可能是島內媒體及政界的注意焦點,但我們則認為,即使不必總辭,但張俊雄三度充任“行政院長”總是事實,尤其這一任任期很短,責任卻很重大,如何把握有限時光,突破政經困境,創下執政佳績,不但參選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關注,島內廣大人民更是殷切期盼。

     陳水扁以依循最新“憲法”規定等五點理由退回張“內閣”總辭呈文,是否妥當,是否抵觸“憲政”精神,相信臺灣全民、朝野政黨都會審慎檢視,並採取應有的因應措施,但依據經驗及常理判斷,如此政治性濃厚的爭議大概非短時間所能解決,換句話説,張“內閣”在接獲“總統府”覆函後只能儘快重整班底重新出發,才能無縫接軌,免除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與紛爭,也才能發揮“看守內閣”的最大效益,俾益島內政經發展及民眾福祉提升。

     對於重新出發的張“內閣”,社論認為除了一般延續性、例行性的政務之外,從政黨的角度來看,輔佐黨的“總統”候選人謝長廷競選,當然是重要任務之一。而就輔選任務的執行及效果而論,社論認為動員一些平素並不見得擅長言辭的政務官站臺説三道四,而且不一定有績效,倒不如全體“閣員”上下一心,在有限時間裏拼出一些實績出來,不但可以為“總統”選情加分,而且還可以為個人乃至“內閣”爭一個歷史地位。

     基於如此的考慮,社論建議張“內閣”利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籌碼,推動最有可能成功的建設,也就是兩岸經貿互動的解禁,包括放寬對岸民眾來臺購屋的限制、解除島內銀行登陸的限制,以及促成大陸民眾來臺觀光旅遊等。理由是,第一,“內閣”總辭前,張“內閣”有意解除兩岸經貿及民眾交流某些限制的傳聞,甚囂塵上,也獲得某些負責部會的間接證實,如果這些政策的解禁原本就在張“內閣”的年度規畫程式內,後來因為“立法”委員全面改選及提早總辭而胎死腹中,現在因為陳水扁退回總辭呈文,張內閣重新出發,落實未完成但已規畫的政策,不正是政治人物兌現政策的應有義務嗎?

     其次,儘管精確的政治學認為,“總統大選”尚未舉行,鹿死誰手不知,目前的“行政院”團隊不算是看守“內閣”,但張“內閣”能夠推行“政務”的時間很短,而且手上的資源也相當有限,應該沒有人會否認。如果張“內閣”現在宣佈要建置某某科技中心或推動某某自由貿易港,朝野大概都會認為吹噓的成分很濃,不但時間不允許,“立法院”這一關根本過不了。然而,如果張“內閣”推出一些原本已經規畫、研究、推動相當有進展的政策,譬如開放對岸民眾來臺觀光旅遊、解除島內金融機構登陸限制,以及放寬對岸人民來臺購置房地産的一些融資及戶籍登記限制等,社論認為成功的可能性很高。因為,民進黨當局推動、研究這些政策已經有一段時日,包括與對岸技術性協商都已經有了一定基礎,“國會”贏得近四分之三席次的國民黨及“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對這些主張不但不反對,不排斥,根本就是樂見其成;當然,用字或執行細節上也許泛藍陣營會有意見,但大方向應該不會有出入。

     社論最後指出,民進黨執政這八年來,藍綠陣營在政策上能夠獲致共識的實在不多,現在好不容易藍綠雙方對兩岸經貿的一些既存限制,例如上述的金融機構登陸、大陸人民來臺觀光旅遊及購買房地産等限制,都有調整、放寬的共同想法,而且,基本上這些限制的放寬對對改善島內經濟,以及緩和兩岸情勢,都會有一些實質上幫助。也就是説,張“內閣”可以在有限的時光中,利用手上有限的資源,在國民黨樂意支援或不能、不便反對的情況下推動一些兩岸經貿解禁政策,既有助於“總統”選情的加分,也有幫助於島內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福祉的提升,何樂不為?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