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單一選區兩票制 臺灣跳離偏激趨向整合的契機

2008年01月10日 08:53:00  來源:
字號:    

  臺灣《聯合報》今天刊登社論表示,二○○五年第七次修“憲”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時,該報社論曾經表達過當時的矛盾心情。一方面,我們深知單一選區兩票制的後遺症,如“地方化”、“山頭化”及“反多元化”等;另一方面,我們卻也主張,單一選區兩票制勢在必行,非此不能使臺灣政治跳出偏激與分裂的死谷。 

  臺灣政治迄今的兩大絕症是“偏激”與“分裂”,主要導因于過去的複數選區一票制。由於一個大選區可選出多名“國會”議員,甚至只須一兩萬票即可出線,於是給了走偏鋒者操弄的空間,政治訴求及風格皆趨“偏激”;而小黨在此制中亦有存活的空間,皆以“關鍵的少數”自詡,政局遂趨“分裂”。經歷解嚴後二十年偏激與分裂的政治動蕩,使政局陷於內耗空轉;而單一選區兩票制的主要效用,即是欲以“中道”與“整合”,來救治“偏激”與“分裂”。

  社論指出,“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第一個效用,在於鼓勵“中道”,用以淘汰走“偏激”路線的“惡黨”。“偏激”的形成,起初只是因少數人走極端,如“三寶”時代的民進黨;到了後來,整個黨卻被少數極端分子挾持,如民進黨今日被陳水扁綁架,整個黨遂偏離“中道”。因而,民進黨今年所受單一選區兩票制的考驗,最為嚴峻。

  陳水扁迄今的整個選舉操作,倒行逆施,可謂與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精神完全背道而馳。首先,排藍民調已違“中道”原則;繼而陳水扁以尖銳偏激的仇恨撕裂議題為選舉主軸,更與此制的精神大相徑庭。

  然而,若仔細觀察今年民進黨“立委”選舉的手法,幾乎只聞陳水扁一人操作極端議題,卻鮮見區域“立委”候選人旗幟鮮明地標榜極端路線;即使以排藍民調出線的候選人,其競選言行,亦較往日收斂甚多。例如,陳水扁“去蔣拆匾”,幾乎未獲民進黨“立委”候選人的呼應。由此可見,單一選區對政治訴求及風格之“趨近中道”,已有立竿見影的功效。陳水扁的操作是個異數,不能視為此制的常態。

  然而,民進黨“立委”候選人之趨於保留,是否能夠修補陳水扁所製造的“惡黨效應”,將是此次民進黨“立委”選舉成績高下的關鍵;而單一選區兩票制,能否節制偏激的“惡黨”,亦可借此次“立委”選舉看出一個趨勢。

  社論指出,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第二個效用,是節制政局分裂,尤其採“並立制”,因而對小黨不利。小黨在今日情勢中極難贏得區域“立委”席次,因此皆以政黨票的不分區席次為目標。然而,迄今民調顯示,選民對小黨似乎已無憧憬,表態願將政黨票投給小黨者不多。

  過去,幾個重要的小黨確曾完成其“階段性的任務”,但後來的表現卻令選民失望。親民黨演出“扁宋會”;臺聯黨則長期挾持民進黨,到這最後一個月,李登輝才罵陳水扁“瘋了”。選民嘗盡了“關鍵少數”的翻雲覆雨,願見政局出現“整合”,所以小黨的行情看跌。

  然而,在藍綠兩大陣營中,相對而言,今年國民黨所受小黨的影響,可能較民進黨所受的影響為大。因為,在十二個挂名選票的政黨中,可以分得民進黨政黨票的小黨,幾乎只有臺聯黨一黨;但所有的小黨都可能分得國民黨的政黨票,如新黨、紅黨、農民黨、第三社會黨,及臺聯等。

  投給“小黨”,有否“浪費”的風險,已成熱門話題。小黨想要贏得“立委”席次的門檻相當高,需有五%的得票率,即約五十余或六十余萬票的得票數;換句話説,如果操作不當,藍綠陣營的任一小黨若獲得“五%減一票”的選票,即可能形同投了近五十或六十萬張“廢票”;非但小黨自己不能獲得任何席次,且可能會相對影響同色系大黨(國民黨/民進黨)損失不分區席位。得失相較,怕“浪費”選票,選民對投小黨不免有戒心。

  社論最後表示,單一選區兩票制的實施,是使政局由“偏激/分裂”,趨向“中道/整合”的契機。臺灣政局敗壞到今日這種地步,即使政局重返中道與整合尚不知是否有救;但倘若繼續偏激、分裂下去,則必無生路可言。准此以論,單一選區兩票制雖非對臺灣政局病症標本兼治的處方,但畢竟有其階段性的功效。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