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中時:年輕人應用選票表態 不讓臺政客得逞

2007年12月14日 16:02:00  來源:
字號:    

  臺達電董事長鄭崇華在一次對年輕人的談話中提到,雖然當前臺灣的政治混沌動蕩而令人失望,但他鼓勵年輕人不要因此而放棄關心與參與。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説,大多數民眾都會同意鄭董事長對政局的觀察。

  文章説,也許是因為長年欠缺政績表現,在過去一、二年裏,臺灣主政官員的作為幾乎都是在炒短線、撕族群、逞口舌、搞分化。執政當局在外拚不出國際空間、對內結不出經濟果實,多年來就只懂得玩“本土”這一招一式。照理説,本土是情感的歸屬、是自然的親近;但是這樣恬淡的歸屬與親近顯然不足以轉化為選票。民進黨必須要把人民的恬淡情感催逼為“愛臺灣”與否的表態,才能改玉帛為干戈,在群體對立中尋得自己的票源。

  政壇有這樣努力切割人民的政黨,民間自然是四處硝煙、遍地烽火。任何原本有是有非的議題,只要輕微撥弄為本土與非本土的二分,就轉化為藍綠對抗,是非也就放過不論。這樣紛亂的政局,當然令人憂心。

  文章指出,年輕人比較單純、比較理想,因此許多人擔心,他們會因為看不慣政壇政客的醜態,而對政治萌生退縮之心。我們一方面當然肯定年輕朋友的純真與熱忱,但另一方面也要指出“政治大人物通常是壞人物”的客觀事實。臺灣的政客的確很壞,臺灣的執政者思考落伍、威權性十足、講話沒教養、做事沒擔當,但這些惡行惡狀不能成為年輕人不參與的理由。

  文章説,我們講了這麼多政治的醜陋,就是要讓年輕朋友了解:政客從來就是不可信賴的。從自由主義的發展歷史來看,政客也經常是剝奪人民自由的壞分子。民主制度種種設計到了政客手中,卻都成了他們鞏固自我權力、剝削人民的竅門。當前的執政者違反行政中立、阻礙“立法”運作、操控選舉流程、宣稱考慮戒嚴等倡狂嘴臉,卻更能讓我們看清楚他們的醜陋。媒體與鄭董事長一樣,也希望年輕朋友不要喪失他們的熱情,仍然要抱持著參與民主與投入社會的情懷。唯有年輕而懷抱熱情的人積極參與,才能實踐民主選舉、政黨輪替、讓醜陋政客不久于位。唯有落實主權在民的裁判,也才能真正通過民主制度,實踐我們的自由。相反地,如果臺灣的年輕人因為政客的違法亂紀、倡狂言語就退縮參與,那麼就正中其下懷,反而讓這一群粗暴政客逞遂。

  文章最後説,臺灣的年輕朋友其實很幸運;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從陳水扁、杜正勝、謝志偉、莊國榮身上,看到了政客的真面目。陳、杜、謝、莊等人都是我們的公僕;年輕朋友才是頭家,而頭家才有權力用選票更換不適任的僕人。當不良政客與人民意見相左或做法不同時,人民要用參與來改變政治,而不是讓政客改變人民的參與。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