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松山機場禁建鬆綁 民進黨此舉實在可惡

2007年11月05日 16:17: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小社論説,民進黨當局為了選舉,突然宣佈松山機場禁建鬆綁。綠營此舉自然是一石二鳥,一為選舉放利多,二是斷了松山機場成為兩岸直航機場的可能性,如此當然也就會讓馬英九的政策跳票。 

  根據“交通部”新近完成的“松山機場禁建修正案”,以跑道頭為中心的三公里半範圍內,建築高度由原來的60公尺放寬為90公尺,增加的30公尺,預估大樓樓層可增加10層樓,如此一來,當然也就增加了相關地段房地産炒作的題材;有人就估計,可以增加約一兆元的商機。 

  小社論認為,這一兆元商機“想”得到卻不一定“吃”得到,因為有個前提是臺灣的整體經濟環境改善,才能有此結果,如果像現在民進黨執政的要死不活狀態,松山機場再怎麼解禁,也是枉然;因為民進黨的無能,使整個臺灣的經濟籠罩在種種不確定甚至不安之中,不僅“外人”對臺灣經濟前景的預測轉低,臺灣人自己也在觀望,投資變得非常保守。 

  臺灣“主計處”預估,二○○七年的“超額儲蓄率”將創下自 SARS以來的新高紀錄,“國民儲蓄毛額”減去“國內投資毛額”的總金額達到一兆四五六億元,超額儲蓄率達8.13%;根據“主計處”統計資料顯示,近幾年,儲蓄率的變化並不大,主要是投資率有明顯下跌的趨勢,因此兩者的差距由二○○○年的3.38個百分點,擴大為二○○七年的7.15個百分點; 臺灣儲蓄減掉投資的差額,高於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大陸,顯示出民間消費、投資意願的不足,令人極為擔心對未來經濟成長動能會有不利的影響。 

  小社論最後指出,民進黨此舉最為可惡的是,表面上看來好像為的是增加新的投資機會與繁榮臺北市,但骨子裏其實是刻意降低松山機場的飛航功能;限建解禁後,不但松山機場已不可能成為兩岸直航的選擇,甚且因為飛行安全的緣故,松山機場的功能與價值會逐漸低,並因此進一步弱化臺北市成為一個國際都市的可能。這是民進黨當局一系列削弱臺北的陰謀行動,也是他們對長期無法在臺北執政的一種報復,背後有很複雜的算計,人民必須要當心。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