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扁當局新政急功近利 臺灣民心跌至新低

2007年11月05日 11:18:00  來源:
字號:    

  陳水扁在執政的最後一年,提出“一年要做四年的事”,但顯然沒有明顯效果。
  
  最近臺灣《遠見》雜誌發佈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10月份臺灣民心指數跌落至一年多以來的最低點,不論是政治信心指數,還是經濟信心指數都不同程度有所下降,所得出的結論是——社會大眾對於整體政經的評價仍滯留在“有失民心”的區間。

  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署名文章指出,雖然抽樣調查並不能説明一切,但人們不難從這一點一滴中知微見著,窺視到臺灣社會民心變動的一些軌跡,感受到臺灣社會各階層民眾對扁當局不滿加劇,對未來缺乏足夠信心。

  異想天開打“短平快”

  文章説,《遠見》雜誌的調查結果並不令人意外。扁當局“有失民心”由來已久,去年臺北街頭百萬紅衫軍聲勢浩大的“反腐倒扁”運動,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但要害的問題是,扁當局顯然未能汲取教訓,棄舊圖新,採取切實可行的政治經濟策略,規劃務實的未來發展藍圖,民心日下,勢所必然,不能不説是一個失敗。

  陳水扁在執政的最後一年,提出“一年要做四年的事”,也為此而“大刀闊斧”,但顯然沒有明顯效果。扁當局推出“一週一利多”的措施,異想天開在經濟發展和民生事業上打“短平快”,但這種急功近利的作法,在積重難返的臺灣經濟和民生問題上,只能是拆東墻補西墻,不可能在根本上有所改變。又由於其中無不夾雜著選舉的算計,這種利多超乎了當局的財力,所開支票,無論是謝長廷,還是國民黨的馬英九,都不打算全盤接收。

  文章認為,更令人失望和擔心的,是作為執政黨的“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提出的未來經濟策略,即所謂“幸福經濟”的主張,華而不實,缺乏令人信服的具體措施。他甚至還説:“我們又不是豬、狗、雞、畜牲,吃就好。”不僅不能讓臺灣民眾開心,更令民眾不敢相信如果他當選未來會“幸福”。目前,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大米、雞蛋、蔬菜及汽油價格暴漲,百姓叫苦不迭,而執政當局卻在忙於推動“入聯公投”,急於為“入聯聖火”添油打氣。

  老調重彈拒橄欖枝

  文章指出,扁當局堅持“臺獨”路線,並將推動“入聯公投”確定為未來選舉的主軸,早已將經濟的長遠大計丟到一邊。早前,阿扁拒絕了大陸伸出的“和平協議”倡議的橄欖枝,並以“抹紅”的方式攻擊在野黨,老調重彈,不僅不去維護社會和諧,反而再次製造社會分化和政黨之間的對立。

  不僅如此,扁當局執政團隊貪腐、無能和霸道,也是令民眾失去信心的一個重要原因。日前臺灣政壇上流傳要清除扁當局中“三害”的説法,除了阿扁本人外,還包括了“教育部長”杜正勝和“新聞局長”謝志偉,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對當局官員的不滿和憤怒。加上陳水扁一家的“臺開案”和“公務機要費案”,民進黨幾個重要成員的“特別費案”也都在審理過程中,民眾對執政黨的作風和領導能力不能不失望,一些中間民眾那種“政權更替”的喜悅早已無影無蹤,對未來大多表現出茫然。

  文章最後表示,明年初的“立委”選舉和三月的“總統”大選在即,陳水扁曾經信勢旦旦,要帶領民進黨拼五十席“立委”席次、要送“長昌配”進“總統”府、要讓“公投”能順利過關。但是,陳水扁不要忘了人世間還有“失民心者失天下”這個道理。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