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習特會"後的半島局勢如何走出過去20年的困境

2017年04月11日 09:41: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六方會談中方團長、中國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10號訪問韓國,與韓方團長、外交部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金烘均會面,就朝鮮核導威脅的應對方案進行磋商;另外,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表示,美國願意考慮與朝鮮對話、但前題是朝鮮要先停止核子試驗和發射導彈。

  朝鮮半島局勢如何才能走出過去20年的困境呢?海外網(m.haiwainet.cn)邀請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王俊生為我們進行分析解讀。

  -------------------------------------------

  當前朝鮮半島局勢錯綜複雜,擦槍走火乃至衝突和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比任何時候都高。過去幾年無論是朝鮮“逞強”的方案,還是美國和韓國的“施壓”方案都沒有使半島局勢得到改善,反而是進一步惡化。當前,韓國國內政局處於十字路口,美國特朗普政府于1月20日上臺後明確表示放棄“戰略忍耐”政策,解決半島問題正處於十字路口。這種背景下,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總統4月6日到7日在美國佛羅裏達州海湖莊園舉行的元首會晤,牽動著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各國的神經。4月7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就本次“習特會”針對半島所達成的共識指出了三個方面:解決問題十分緊迫,半島無核化,爭取和平解決。

  其一,解決朝核問題已經十分緊迫,實際上中美兩國都“輸不起”另外20年。金正恩在2017年的新年賀詞中表示,洲際導彈進入最後測試階段,這增大了特朗普政府解決朝核問題的緊迫性。3月16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訪問日本時表示,美國過去20年促使朝鮮無核化的政策都失敗了。3月17日,蒂勒森在訪問韓國時表示“戰略忍耐”政策到此為止。蒂勒森在訪問韓國中還暗示考慮採取武力解決。這些都反應出特朗普政府在解決朝核問題上的緊迫性比歷屆美國政府都強。

  其實這種緊迫性對於中國而言也是如此。朝鮮新的領導人上臺以來已經進行了四次核子試驗與多次導彈發射。僅2016年朝鮮就進行兩次核子試驗和20多次導彈發射,2017年以來又多次進行導彈發射,向核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美韓多次以此為藉口進行聯合軍事演習,規模與強度越來越大,半島局勢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緊張。美國甚至以威懾核武的朝鮮為藉口,航母進入黃海成常態化趨勢,“‘薩德’入韓”更是直接危害中國的安全利益與戰略利益。這一切都與朝鮮“擁核”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正如王毅外長在2014 年全國人大期間指出的那樣,“只有實現了無核化,半島才有真正和持久的和平”。

  其二,朝鮮半島無核化。無論是從防擴散的國際責任還是中美兩國的現實利益,無核化的朝鮮半島都將是中美在半島問題上合作的基石。

  其三,半島問題要和平解決。雖然近期包括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國務卿蒂勒森的表態,以及3月13號開始的美韓“關鍵決斷”聯合軍演的強度,顯示出特朗普政府對朝政策正在走向強硬,並在考慮某種情況下可能採取動武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鋻於特朗普政府剛上臺不久,內外問題千頭萬緒,政府班底還沒完全組成,動武條件並不成熟。更何況動武的代價也是美國難以承受的。這包括該地區戰爭、特別是核戰爭必然會影響美國從該地區的進出口,而該地區的進出口占美國相當大的比例,這必然會影響到美國經濟。中俄作為半島的鄰居,必然會堅決反對美國動武。韓國絕大多數民眾也不會允許美國動武。

  儘管兩國在上述三個層面達成了共識,但是如何通過和平手段儘快實現半島無核化,中美兩國還存在一定分歧。如果接下來不就此達成共識,那麼再好的目標還是很難實現。中國已經就此提出了解決方案,這就是“雙暫停”與“雙軌制”。中國的方案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朝鮮目前政策,毫無疑問,讓其明確做出“棄核”承諾會非常困難。鋻於核問題複雜性以及“棄核談判”主要由六方會談承擔,因此“雙軌制”可以中國剛剛提出的“雙暫停”作為啟動的第一步——“作為第一步,朝鮮暫停‘核導’活動、美韓也暫停大規模軍演。通過‘雙暫停’,擺脫目前的‘安全困境’,使各方重新回到談判桌前來”。在此基礎上,筆者認為,還應該加一個“暫停”,韓美暫停在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因為“薩德”入韓不僅導致中美、中韓針對朝鮮棄核所需的信任遭到破壞,而且也不利於朝美、朝韓進行對話所需的基本信任。

  上述三個“暫停”後,緊接著中美朝韓進行接觸與談判。這一過程中,一方面認真考慮與回應朝鮮的關切;另一方面,中美韓和國際社會合作共同採取一致舉措,迫使朝鮮充分認識到“擁核”是一條越走越窄的路,是一條絕路;選擇棄核,與中美韓共同建立半島和平機制,自身安全會有更堅實保障,民生問題會從根本上得以解決。

  第二階段,在朝鮮切實感受到“擁核”之路走不通時,朝鮮明確做出“無核化”承諾。這至關重要。和平機制的建立必須要求該機制啟動與朝鮮“棄核”承諾同時生效。如果在朝鮮不承諾棄核的情況下啟動和平機制談判,各大國在迫使朝鮮“棄核”上將更加被動。

  朝鮮承諾“棄核”的同時,中美朝韓就停和機制談判程式做出安排。可以先由中美深入討論實質性問題、達成共識,宣佈將共同推進半島和平機制建設。然後由中國積極與朝鮮進行溝通,中美與韓國積極溝通,四國同時宣佈啟動和平機制建設進程。

  第三階段,以和平機制構建帶動朝鮮棄核談判(即六方會談)重啟。和平機制談判重點討論將1953年朝鮮半島停戰協定轉變為和平機制問題,而六方會談專注于討論朝鮮棄核問題。前者解決的其實是半島的冷戰格局問題,後者解決的是相關國家之間的政策誤判問題,而這兩個問題恰恰是包括朝核問題在內的半島問題的癥結所在。

  中國提出的方案契合半島問題的癥結,照顧到了各方利益,符合半島問題解決的出路。目前,中美已經就前景目標達成了共識,當務之急要對實現目標的路徑達成共識。從過去來看,致使中美兩國合作難有成效、也是朝鮮棄核沒有得以實現的重要原因之一,恰恰就在於中美兩國針對解決問題的路徑分歧較大。

  4月10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指出,“如果朝鮮停止核子試驗,美國考慮和朝鮮對話”。儘管和“雙暫停”、“三暫停”還存在一定差距,但是無疑對於問題的解決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期待各國能相向而行,真正走出過去20年的困境。

  (王俊生,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