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CNN:中國偷走美國工作?對華貿易為美國創就業機會

2017年04月10日 08:32:00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應特朗普總統邀請,習近平主席4月6日至7日在美國佛羅裏達州海湖莊園同特朗普總統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在這場備受矚目的中美元首會中,經貿議題是雙方會商的焦點之一。就在幾個月前,特朗普曾抱怨中國偷走了美國人的工作。對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刊發解釋性報道,認為對華貿易為美國創造了就業機會。對中國貨物徵收關稅並不能保證扭轉美國製造業的下滑,只會給美國消費者帶來沉重負擔。文章編譯如下:

  特朗普説,中國正在操縱貨幣,使人民幣貶值,讓中國的出口商品更便宜。他説這是一個不公平的優勢,並威脅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商品徵收45%的關稅。經濟學家警告説,這可能導致貿易戰爭,並傷及美國消費者。

  在對華貿易方面,有四件你應該知道的事情。

  一、什麼是美國的貿易赤字?

  貿易赤字是一個國家商品、勞務進口與出口之間的差額。

  二月份,美國公司出口了價值1929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但進口額為2364億美元,創下436億美元的赤字。中國佔赤字的四分之三。

  中國是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截至今年佔美國貿易額的16%。美國的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排在中國之後。

  直至上世紀70年代,美國常年保持貿易順差。但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以全球製造業強國的姿態興起。

  二、貿易赤字對經濟有害嗎?

  貿易赤字不一定是壞事,因為美國進口更多商品可能是健康和積極的經濟信號,表明消費支出強勁。

  進口在華裝配的廉價産品可以幫助國家提升整體財富,也能夠擴大美國公司的利潤,從而為工程師和設計師等高技術人員提供更高的薪酬。

  美國仍然是全球製造業的領導者,但2010年中國在製造業産值方面超過美國領跑世界。美國在勞務方面仍然顯示順差——上世紀70年代“去工業化”以來轉向服務業成為西方國家的標誌。許多其他富裕國家,包括加拿大,法國和英國,均存在貿易逆差。

  三、對華貿易赤字有何潛在風險?

  長期的貿易赤字可能會産生一些負面影響。當美國人購買進口商品時,他們將把美元放入外國投資者手中。隨著這些美元的積累,它可以使投資者對美元的命運有權力。

  但是,與特朗普所説的相反,中國近年來並沒有貶值貨幣。

  隨著中國經濟放緩,人民幣兌美元一直在下滑。2014年1月,10美元可兌換60元人民幣。如今10美元可兌換69元,這意味著從中國購買的産品比3年前便宜。

  但中國並不是驅動人民幣的疲軟。相反,它通過使用其美元盈餘來購買自己的貨幣以應對經濟放緩。換句話説,中國正在努力支撐其貨幣,而不是貶值。

  鋻於缺乏證據支援,美國財政部不會宣佈中國是貨幣操縱者。特朗普政府還表示,正在研究美國貿易逆差的原因,並希望阻止大量進口關稅逃稅。

  四、中國是否搶走了美國就業?

  麻省理工學院勞工經濟學家大衛奧特估算,從2000年到2007年,製造業就業機會向中國的轉移使美國損失約100萬個製造業崗位。

  但是,對華貿易也可以創造就業機會。美國商務部稱,2014年,美國對華商品和勞務出口創造了25.1萬個就業機會。

  蘋果公司的總承包商富士康科技集團已經有了將工作轉移到美國的想法,但所建工廠可能會高度自動化。即使在中國也是如此,富士康去年宣佈計劃裁撤6萬個崗位,並用機器人取而代之。

  對中國貨物徵收關稅並不能保證扭轉美國製造業的下滑。這會給美國消費者帶來沉重的負擔,迫使他們為中國商品付出更高的代價。全球電腦90%在中國製造。美國還從中國進口電器、玩具、傢具、鞋子和運動器材。中國則進口美國的飛機、汽車和大豆等商品。

  從中國廉價進口實際上可以提高美國的生活水準,讓消費者能夠購買更多商品。

  (張全 編譯)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