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德媒: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遠超歐美

2016年12月30日 10:08:25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道德媒稱,自英國公投脫歐後,歐洲捉襟見肘、自顧不暇。而在特朗普當選後,歐洲又費盡心思,試圖弄清跨大西洋關係的未來會是怎樣的。至於歐洲在世界上的角色,根本無從談起。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2月25日報道稱,未來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只顧自己,只顧美國,毫不在意美國能為世界經濟的增長作何貢獻。或許在政治上根本就不觸及這一議題還更明智些,因為2016年歐洲和美國的表現都乏善可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相信,本年度,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1.2個百分點。相反,美國只貢獻了0.3個百分點,且有高額外債,歐洲的貢獻更只有0.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中國的貢獻率遠超所有發達國家之和。

  報道稱,中國的絕對增長率(6.7%)也是美國的兩倍多。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增長3.2%,是該國兩年來最高增長值。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超過美國,而且美國人比中國人所欠的債務要多得多。

  然而,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如果低於6%便將進入危機的論點揮之不去。何以一旦涉及美國就不會這樣?美國只要有一半的經濟增長率就夠了?無論如何,有一點是清楚的:一旦中國不再增長,世界就會陷入嚴峻的蕭條期。相反,如果美國不再增長,世界則有可能輕鬆過關,全球經濟仍能增長2.8%。而如果中國經濟不再增長,則全球經濟將只能增長1.9%。這裡還未算上中國對諸多國家和地區的國內生産總值的間接影響。這些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印度、德國或非洲這樣的整個大洲。

  報道稱,若無中國,德國汽車業便將失去其最大的銷售市場,而這一市場在德國經濟增長中的佔比約達20%。中國經濟若有閃失,會對大眾公司流水線職工的錢包産生何種影響?或者,會對一個在華銷售其40%以上産品的德國中小企業産生何種影響?

  報道稱,保守估計,中國從別國的進口對全球增長還有另外的貢獻。在考慮把中美關係置於一個新的基礎上時,未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實在應該記住這一點。北京的活動空間比他的要大得多。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