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吳幼珉:遏制中國崛起,美國並非沒有後顧之憂

2016年12月21日 10:51:39  來源:環球網
字號:    

  在美國國內經濟和社會矛盾尖銳、以及維護其世界霸權漸漸地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之際,特朗普當選成為新一屆的美國總統。由於社會資本衰減,特朗普在美國國內迄今仍然受到強烈的反對。而在另一方面,特朗普當選初期的美國對外政策卻已漸見端倪。

  主張強硬中東政策的馬蒂斯將出任美國防長。當然,他的強硬卻不僅僅局限于中東地區。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則是弗林,他曾寄望美國加強與俄羅斯的合作關係。在卡斯特羅逝世後,特朗普對卡斯特羅和古巴進行了惡意的攻擊;那也秉承了共和黨過往常採用的外交方略:欺負弱小,避免在多方位同時作戰。

  在亞太方面,11月2日,蔡英文同日卻與特朗普通了一次電話,通電話發生在蔡英文的臺灣民望低落的時候,估計臺灣當局為達致那次通電話,花了不少力氣,或許還化了一些金錢。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3日也致電特朗普,後者讚揚前者鐵腕掃毒,雙方並互邀對方到訪。

  跡象表明特朗普未來對外政策的一個重點仍是亞太地區,美國將積極拉攏中國周邊位於所謂“第一島鏈”的國家或地區,主要是日本、菲律賓以及臺灣,從而遏制中國崛起、衝出西太平洋。與奧巴馬不同,特朗普在國際舞臺上對人權的興趣不大,而把美國利益挂在嘴邊,例如他説臺灣當局買了美國幾十億美元的軍火,因而他不能拒絕臺方的祝賀等;此外,他可能也會試圖利用不是很多的金錢去收買菲律賓。

  傳媒稱美國國會正在協商的“2017國防授權法”將加入“臺美資深將領與官員交流”的條文。此事和特朗普與蔡英文通電話,以及特朗普事後在推特上稱蔡英文為“臺灣總統”都是違反中美建交原則底線的嚴重事件,不應等閒視之。美方和臺方在選擇事件發生的時間點上卻都企圖鑽空子。應該看到,在兩岸未完成統一前,美國總會利用臺灣來牽制中國,臺獨勢力也會企圖投靠美國搞分裂圖謀。要實現祖國統一則需要依靠中國的國力、決心和機遇;歷史更在呼喚著中華民族朝祖國統一的方向前進。

  基辛格近日接受日本傳媒採訪時稱新孤立主義不可能是美國的選項。顯示不論誰當選美國總統,也不論他在競選期間説了些什麼話,美國都應該有維持其世界霸權的決心。然而,經濟發展放緩、社會矛盾尖銳以及在國際事務介入太深和樹敵太多是美國需要面對的結構性矛盾。特朗普提出了振興美國經濟的方案,包括通過減稅增加私人部門的投資和通過政府財政進行基建來改善就業,其中私人部門投資增加對創造就業的效益和美國政府財政的能力都是存疑的。這些對中美關係、美國亞太軍事部署都會産生影響。

  在短期內,美國對外政策的重心仍在亞太地區,它仍然會利用其盟國與臺獨等分離主義勢力來遏制中國。當然,除了美方可能的政策規劃外,未來中美兩國關係仍會由於兩國國力對比、國際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對中國來説,在發展中美關係的同時,既需要面對可能來自保護主義的經濟威脅;也需要面對美方利用臺獨搞分裂、霸權主義的軍事壓力等挑戰。而中國崛起,最終還是依賴中國國力的增強。(作者為資深香港評論員)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