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新加坡怎麼就能打掉“號販子”

2016年02月17日 19:41:00  來源:解放網
字號:    

  看病難之一,是各大醫院的挂專家號難。一張微不足道的 “號”,是病家求醫的符號,現成為號販子的生財之道。高價倒賣專家號,使求醫者看病難雪上加霜。此前,一則“女孩痛斥號販子”的視頻引發輿論熱議,北京警方隨之開展打擊號販子專項行動。然而據北京媒體報道,春節剛過,剛剛遭重拳打擊的醫院號販子又死灰複燃。

  號販子業已成為京滬各大醫院門口的一塊牛皮癬。又癢又臭,揮之不去,治了多次,收效甚微。刮一陣風,好一點,風頭過去,依然故我。抓進去,頂多關幾天,放出來又重操舊業。號販子的炒號手段也“與時俱進”。實名掛號難以有效地制服他們。他們利用虛假身份資訊搶下網上的號源,再用真實患者資訊替換,實名製成了虛有其表的“稻草人”,付款則用微信支付,你也抓不到買賣的真憑實據。

  利之所趨,是號販子生意屢禁不絕的根源。他們做的是沒本錢的生意。有的是“單打”,有的是“雙打”,有的使用苦肉計,還有結成團夥行動。一進一齣,費力很少,獲利可觀。據知情者透露,一天倒幾個號,收入有上千元,票販子的月收入竟有三萬多元,“生意”好的時候,還不止此數。一個普通醫生的收入,則遠不能及。

  有人問道:“是誰給了號販子掙錢的機會?”我看是現行的醫療制度給了他們賺大錢的機會。號販子是現行醫療制度這棵樹上長出的一個毒瘤。三甲醫院大門開,全國病人都能來。加上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名醫屈指可數,粥少僧多,專家號奇貨可居,號販子於是有大錢可賺,搶到了號等於搶到鈔票,甚至有報道稱,一些大學生也欣然加盟。

  公安部門對號販子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整治行動,均是治標不治本。治本之道應是強化醫療體制改革。這裡,不妨借鑒一下新加坡的經驗。

  在新加坡看病是不用掛號的。一個電話打過去,實名預約,報一個身份證號碼,述説病情,就可來看病。關鍵的機制是不同的醫院、不同的醫生無一例外會收取高低不同的診費。醫生憑藉自己多年成就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服務,獲取相應的報酬,且有相當高的收入。一般社區的家庭診所看頭疼腦熱的常見病,收取的診費最低,收費稍高一些的是社區醫院,再高一點的是公立綜合性醫院,最貴的是頂級的私營診所,醫療和服務收費均很高。醫生的付出與收入成正比例。所以醫生成一項令人羨慕的職業。

  借鑒新加坡紙這面鏡子,最要緊的一點是醫生按不同的職稱收取不同的診療費用,而不是挂一個號就能看病。時下,全國各大醫院的診療服務與收費脫節,存在巨大牟利空間。掛號費幾十年不變,早已失去其本來的意義。儘管我國的國情與新加坡不同,但這個分級治療和分級收取診治費的辦法,是完全可以借鑒的。這個辦法實行的結果,將大幅度提高醫生的收入,可以有效地促使病人分流治病。如果各大醫院門庭若市的景象得到改變,號販子的活躍空間將大大減少。

  參考新加坡的做法其實並不難。我們要積極推動分級診療的辦法,把常見病往下引,把疑難病往上拉;同時促進社會辦醫,滿足患者多元化的醫療需求,並改革以藥養醫的惡劣弊端。對患者來説,要樹立大病、小病到不同醫院去治療的觀念。一樣能治好病,何必都到三甲大醫院去軋鬧猛?真正的疑難雜症,才花大錢到大醫院找名醫治病。小病患者都跑到大醫院看病,既擠佔公共資源,又造成資金浪費,顯然是多此一舉。

  從某種意義上説,醫療體制改革取得成功的標準之一,就是號販子自然失業。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