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政黨政治對美“司法獨立”的頂層滲透

2016年02月17日 19:41: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寧斯卡利亞上星期六去世,迅速引來一場繼任大法官任命權的爭奪戰。奧巴馬在斯卡利亞死訊傳出2個小時後就表示他將提名新的大法官,而參院共和黨領袖則要求將這一提名留給明年新上任的總統。由於參院目前由共和黨控制,奧巴馬強行提名將遭到阻擊。

  美國最高法院共有9名大法官,在斯卡利亞去世前自由派和保守派大法官各有4人,另一人較為中立。如果奧巴馬任命1名新的自由派大法官填補斯留下的空缺,美高院的“價值觀平衡”就將被打破。美大法官實行終身制,他們的格局會一定程度影響美國社會的政治傾向。

  大法官都由美國總統提名,參院批准,總統提名的總是與他和他的黨價值觀乃至政治上投緣的人。因此民主共和兩黨誰執政的時間長,大法官親自由派或親保守派的通常就會更多。此前出現4:1:4的局面,反映了民主共和兩黨長時間看在美國勢均力敵。

  最高法院在美國權力很大,它2000年的裁決曾導致了小布希勝選總統,讓實際得票更多的戈爾失去入主白宮的機會。斯卡利亞是反墮胎和同性戀、支援死刑的保守派旗手,他還強烈反對奧巴馬的醫改計劃,如果換一個與他觀點相反的人,那麼對美國政黨鬥爭將産生顯而易見的影響。

  美國強調“司法獨立”,但在這個原則之上,政治能夠影響“司法獨立”的運作方向,決定對美國來説“敏感”的案子自由派贏的概率高,還是保守派的勝算比例更大。黨派政治滲透進了美國司法體系的“頂層設計”,你可以説美國的“司法獨立”打了折扣,當然,你也可以不這麼説,但是要費很多口舌,把“司法獨立”的概念做進一步的限定。

  從歷史看,美國建國早期設置分權機制時,並未考慮政黨政治的因素,因為當時美國的聯邦制尚未鞏固,國家主要分為“聯邦派”和“邦聯派”。隨著政黨政治的出現,美國憲政體系受到侵蝕,但每一屆“執政黨”都沒有改機制,因為之前忍了那麼久,好不容易有了影響大法官任命的機會,大家都會“政治挂帥”,先用一用權力再説。

  包括斯卡利亞在內的這一屆9名聯邦大法官有2人受裏根提名,2人受克林頓提名,3人受小布希提名,2人受奧巴馬提名,可以看出民主共和兩黨“利益均沾”,它們都沒有動力改革。

  當然,政黨政治對美國社會的滲透力比外界通常認為的高得多,美國公眾雖然有所抱怨,但精英群體大多受惠于政黨政治,兩個黨派和他們的支援者互相攻擊,但對機制問題常常做心照不宣的沉默。即使反思,也是蜻蜓點水。

  大法官任命畢竟不是美國政黨政治最突出的鏡子,美國人即使反政黨政治,大概也想不到從這裡開刀。然而斯卡利亞突然去世,美國兩黨迅速掐起來,還是很有戲劇性。所有規矩都是人定的,政治的影響到什麼時候都具有主動性,為斯卡利亞補缺的爭奪戰讓人看到,美國這個西方“司法獨立的榜樣”也未能在這個問題上免俗。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