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中東時間”開啟中國外交新亮點

2016年01月19日 16:49: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新年伊始,中國元首外交再度起航,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沙特、埃及和伊朗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外交的開篇之作,也是西亞北非動蕩5年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訪問這一地區。

  過去3年習近平主席19次出訪,足跡遍佈五大洲,但中東地區始終是個“空白點”。然“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與中東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卻薪火相傳,雙方在照顧彼此重大利益與核心關切時相互尊重信賴,始終是好朋友、好兄弟、好夥伴。而今習主席第一次訪問中東,就以“中東時間”開啟了中國外交新亮點。

  “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中國與中東國家雖然發展水準不一,但都處於發展的重要階段,更何況中東多個國家當前還面臨著國內政局動蕩、恐怖暴力等問題。“世界那麼大,問題那麼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習主席出訪就能夠與中東國家就國家發展道路、治國理政經驗展開交流,宣傳中國道路,推動地區和平與發展。

  中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關鍵節點,訪問沙特時兩國領導就將見證一系列合作文件的簽署,涵蓋産能合作、航太科技、核能與可再生能源等,特別是雙方將在共建一帶一路和産能合作兩方面會取得新進展。“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願與世界分享自身發展成果,從世界的共同發展中汲取成長的養分,攜手合作、互利共贏始終是中國追求的價值。習主席此次出訪既展示了中國道路也密切了與中東國家經濟合作,為促進區域繁榮和改善民生注入了強勁的“中國動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一帶一路”是一條互尊互信之路,也是一條文明互鑒之路。近年來中國與中東國家文化交流勢頭喜人,友好年和文化年等活動亮點頻現,民間互動和聯繫也已日益深入。而今習近平主席訪問更將促使中東國家和民眾近距離感受到中國對文明多樣性的尊重,以及堅持不同文化和平共存、共生的誠意,為雙方全方位合作奠定堅實的政治互信和民意輿論基礎。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堅持合作共贏。”今年1月16日,新華社曾授權播發《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作為中國政府制訂的首份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其清晰定位了“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中阿戰略合作關係,全面規劃了政治、經貿、社會發展、人文交流、和平與安全五大領域交往與合作,已經成為新時期發展中阿關係的行動指南。習近平主席此次出訪,就是對文件的一次行動落實。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在會見出席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的阿拉伯國家代表團團長時習近平主席就曾明確表示:“我們願同阿拉伯國家在各自實現民族振興的道路上結伴遠行。”在中國開啟同伊斯蘭世界外交關係60週年之際,習主席此行既標誌著“習式外交”實現了全球覆蓋,也顯示出中方打造中國——中東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必將為中東和平、穩定、發展注入“中國信心”。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