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亞投行成立的三重意義

2016年01月19日 16:49: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1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暨理事會和董事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

  亞投行不僅是首個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也是由發展中國家倡議成立並吸收發達國家加入,成為高標準國際金融機構的成功範例,具有多重意義。

  意義一,服務於亞洲振興。據測算,在2010—2020年期間,亞洲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總需求高達8萬億美元,年平均投資約需7000多億美元,而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在亞洲基礎設施領域的年度投資規模僅約為100億—20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設立亞投行,動員更多資金,支援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將為亞洲經濟增長注入長久動力,也有利於形成周邊國家與中國經濟的良性互動。“要想富,先修路。”亞投行加快促進本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為亞洲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習近平主席在開業式上致辭時指出,“亞投行正式成立並開業,將有效增加亞洲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多渠道動員各種資源特別是私營部門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動區域互聯互通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也有利於改善亞洲發展中成員國的投資環境,創造就業機會,提升中長期發展潛力,對亞洲乃至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積極提振作用。”

  意義二,服務於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亞投行創新的一大亮點,是發展中國家佔多數且擁有較大話語權。這既順應了國際經濟格局的發展變化,也彰顯了發展中國家攜手推進亞洲區域發展的信心與決心。亞投行57個成員國,涵蓋亞洲、大洋洲、歐洲、非洲、拉美等五大洲,以發展中成員國為主體,同時包括大量發達成員國,這一獨特優勢使其能夠成為推進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橋梁和紐帶。

  意義三,服務於全球治理。亞投行不僅激勵國際金融體系變革,也在開創21世紀全球治理新路徑:Lean , clean, green(精益、清潔、綠色),並且將遵循“公開、透明、擇優”原則遴選管理層明確寫入協定,是一項區別於現有主要多邊開發銀行的創新之舉,反映了亞投行一貫堅持的現代治理理念。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亞投行正式成立並開業,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具有重大意義,順應了世界經濟格局調整演變的趨勢,有助於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發展。”為確保做到這一點,亞投行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在治理結構、環境和社會保障政策、採購政策、債務可持續性等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取長補短,高起點運作;同時奉行開放的區域主義,開展聯合融資、知識共用、能力建設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和良性競爭,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提升多邊開發機構對亞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

  此外,亞投行的創立,極大鼓舞了“一帶一路”的全球效應,增強了人們對“一帶一路”建設的信心。

  亞投行之後,還有金磚國家的新發展銀行,上合銀行等。這説明,世界日益增長的對公共産品的需求與落後的供給能力之間的矛盾,就是中國發力的出發點,真正體現了“源於中國而屬於世界”的中國擔當。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