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雅加達恐襲:警惕極端組織“聲東擊西”

2016年01月18日 13:12: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恐怕要將注意力集中到“原教旨奶媽”——“瓦哈比網路”上。

  1月14日雅加達當地時間11時至下午,印尼首都雅加達發生系列暴恐事件。綜合各方消息,至少有7人在事件中死亡,20人受傷。此次系列恐怖襲擊案所造成的傷亡雖然相對不算特別大,但印尼是全球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光天化日,稠人廣眾之地發動恐怖襲擊,恐慌可想而知。

  去年耶誕節期間,美國、歐洲等相繼收到過“將發生暴恐”的警告,迫使其不得不加強了對相關地區的安全防範措施,總體看有驚無險。而相對於國力強盛、積累較多反恐經驗的美、歐,類似菲律賓、印尼這樣的東南亞國家,社區長期活躍著原教旨武裝,當局卻缺乏應對能力,顯然更容易得手。

  進入本世紀以來,印尼曾多次遭到嚴重恐怖襲擊,比較著名的包括2002年、2005年的巴厘島爆炸案。這些系列暴恐案的作案者,基本上都是和“基地”組織有密切關聯的本土極端組織“伊斯蘭祈禱團”。此次暴恐事件已由ISIS宣佈負責,但考慮到“祈禱團”領袖巴希爾已于2014年宣佈效忠ISIS,實際肇事者恐怕仍然是他們。

  長期以來東南亞等非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原教旨、極端勢力,往往要仰賴遍佈全球的“瓦哈比網路”(包括持原教旨立場的清真寺、經文學校,以及借助這一網路流通的資金、技術和教義)維持生存和發展,而“基地”和ISIS等國際恐怖組織同樣也依託並利用這同一張網,並借此吸引人力資源。近年來,從印尼等國循“瓦哈比網路”前往利比亞、敘利亞等地的信徒與日俱增,早在幾年前就有人擔心,一旦這些人“學成回國”,後果不堪設想。1月14日的事表明,這種設想恐怕正在變成現實。

  原教旨極端恐怖勢力的生存“養分”終究還是有限的,類似ISIS和“基地”這樣的龐然大物不免要在整個“瓦哈比網路”的每個環節相互競爭,從近期發生的事可以看到,這種“恐怖競爭”已從中東和非洲“薩赫勒地帶”蔓延至東南亞,且在未來有愈演愈烈的可能——這勢必伴隨著更多的“競爭性暴恐事件”。

  因此,必須警惕極端組織的“聲東擊西”和“避實擊虛”,更必須重視和設法切斷國際恐怖勢力與各地本土化原教旨組織間的資金、教義、技術、人員“互補”。日前安理會以罕見的全票,通過了旨在切斷原教旨恐怖組織全球資金鏈的制裁決議。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恐怕要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到“原教旨奶媽”——“瓦哈比網路”上,否則,恐應了中國一句古話: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