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美國國情咨文:華麗的“軟文”焦慮的民眾

2016年01月14日 16:14: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12日晚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演講。作為一年內即將離任的“跛腳鴨”總統,他試圖借這篇“最後的”國情咨文為美國民眾描述一個樂觀的未來,撫平他們的焦慮和不安。

  【華麗的“軟文”】

  歷任美國總統最後一篇國情咨文通常並不值得期待。受制于“任期苦短”,他們不會在其中提出多少建設性主張,而是濃墨重彩渲染自己的政治遺産。奧巴馬也不例外,更把這種政治“軟文”上升到一個新高度,著眼未來5到10年的美國,勾勒出一片美好前景。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刁大明認為,奧巴馬的這篇國情咨文從基調上更像是一篇雄心勃勃的“競選演講”,為美國的未來設置了四個美好的目標:“經濟與機會、善用科技與應對氣候變化、維持美國領導地位和安全,以及政治上的善治與回應性”。

  在對這些目標闡釋中,奧巴馬不斷總結了過去7年的政績,而且也為最後一年的政策議程做了較為明確的闡釋,強調自己的任期為美國未來實現這些目標開啟了樂觀積極的起點。

  英國廣播公司北美編輯約恩索佩爾則刻薄地評價,去除奧巴馬遣詞造句的嫺熟技巧和華麗辭藻,這篇國情咨文無非傳達了這樣的資訊:“我來的時候只有一堆熱騰騰的屎,現在卻真地好起來了。”

  【焦慮的民眾】

  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中極力傳達對未來的樂觀和信心,一定程度緣于美國民眾,尤其是中産階級,顯示出的焦慮和不安。

  一個月前發佈的民意調查結果,至少有六成以上美國民眾中不認同目前國家的發展方向,只有27%的受訪者認為美國目前情況不錯。

  即使奧巴馬津津樂道的經濟復蘇也令人難以放心。刁大明認為,雖然美國經濟緩慢復蘇,官方公佈的失業率也已經回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水準,但考慮到美國勞動參與率的持續下降以及美國中産階級的罕見縮水,美國經濟仍舊堪憂。“換言之,美國經濟的復蘇仍舊乏力,與普通民眾的實際期待存在極大的距離。”

  美國大選尚未正式開鑼,共和黨的“特朗普現象”和民主黨參議員伯尼桑德斯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後金融危機時代裏美國反精英、反全球化的民怨宣泄態勢。

  刁大明認為,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中對美國未來表現得“雄心勃勃”,説明奧巴馬政府關注到了美國民眾特別是中産階級的焦慮和民怨,並會採取相關的政策調整。這一態勢將是一個週期性的過程,難以因為某一次的政策調整很快解決。

  【反恐任務重】

  對於安全形勢的擔憂,尤其是以“伊斯蘭國”為代表的極端主義威脅,是造成美國民眾焦慮和不安另一原因。

  與2008年奧巴馬當選總統時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不同,雖然經濟與就業議題仍是美國民眾的首要關注,選民對反恐議題也頗為關心,仍舊期待通過選舉實現為國家某些變革。

  刁大明説:“奧巴馬上臺之後,將美國國家的重心從‘反恐’轉向‘反衰落’。”“反衰落”有一定效果但卻並未完成任務,而“反恐”態勢卻面臨新的嚴峻的挑戰。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中提出,要爭取獲得國會授權武力打擊伊斯蘭國,與其一貫立場一致。

  奧巴馬在選民高漲的反戰情緒中當選總統,傾向於在中東保持所謂的“廉價存在”。如今,中東局勢惡化、恐怖主義威脅緊迫,如何遏制以“伊斯蘭國”為代表的極端主義勢力抬頭,仍然是奧巴馬任期最後一年的重要挑戰。

  2015年10月,美國向敘利亞派遣了少量特種部隊充當顧問和輔助角色。刁大明認為,這可能是一個變化的信號,但奧巴馬政府應該不會在任期最後一年改變在中東問題上的整體戰略思路。“不會從‘不幹傻事兒’突然轉向‘有所作為’。”(袁原)(新華社專特稿)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