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中國深刻影響全球經濟

2016年01月14日 16:14: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從全球工廠轉變為擁有全球品牌的新興市場經濟體,這種非凡的發展使中國的經濟外交更加積極主動

  10年前,中國剛剛超過法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擁有近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今,中國早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超過3.4萬億美元,經濟實力不容外界小覷。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從美國迅速波及全球,一片蕭條景象下,中國經濟卻逆勢增長。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更加證明了中國是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家。西方各國很快意識到,它們需要中國的幫助以克服這場自1929年以來最大的經濟衰退。

  2008年至2009年,中國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劃對穩定世界經濟意義重大。中國的強勁增長帶動了世界經濟的復蘇。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提振了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許多經濟體;歐洲特別是德國,也因向中國的更多出口而受益。2009年到2011年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

  中國企業也在加速成長壯大。10年前,很少有西方人能説出一家中國公司的名稱,但今天他們已經知道華為、海爾、阿里巴巴和騰訊。從全球工廠轉變為擁有全球品牌的新興市場經濟體,這種非凡的發展也使中國的經濟外交更加積極主動。

  創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以及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國在金融領域的諸多努力為全球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將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這些世界上最重要的新興市場聯合在一起,是第一個沒有西方國家參與的多邊銀行。銀行總部雖然設在上海,但首任行長來自印度,5個國家都有相同的投票權,這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根據配額決定投票權力的運作方式完全不同。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創建,對全球經濟秩序的影響極為深遠。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中國主動構建一個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共同參與的多邊金融機構。儘管美國極力阻止歐洲國家參與其中,但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歐洲五大經濟體還是堅持成為創始成員國。歐洲國家有超過50年的多邊金融機構的組織和管理經驗,能夠在新銀行的設計、組織和運營中發揮積極作用。

  過去曾有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和日本反對將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認為中國需要首先實現資本賬戶開放、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和央行獨立性三個原則。而歐洲國家則持全然不同的立場,因為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籃子符合歐洲國家的利益。

  過去10年中,中國對歐直接投資從幾乎為零躍升至2014年的180億歐元。過去4年,中國平均每年對歐洲直接投資100億美元。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愈發重要,歐洲和中國的關係會越來越密切,未來隨著雙方投資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領域的逐步推進,相信中歐相互了解和依存度將進一步加深。

  (作者為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學院國際政治經濟高級分析師)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14日 03 版)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