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新興市場風險形勢辨析

2016年01月13日 10:1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去年以來,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金融形勢不容樂觀。不少國家出口疲軟、增速下滑、股匯價格下跌、資本外流加劇。國際清算銀行等機構認為,不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債務風險高企,可能面臨爆發債務危機的風險。

  目前看來,新興市場全面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較低,但鋻於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存在引發債務危機的必要條件,因此,不排除未來有一個或幾個國家出現債務或銀行業危機。主要負面因素如下:

  一是私人債務增速快、水準高,可能還不起本金。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過去十年,新興市場國家的企業債務規模翻了兩番,達18萬億美元。根據國際金融協會預估的數字,2007年以來,新興市場國家的家庭債務增長了6.2萬億美元,增幅高達120%。另一方面,絕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經濟短暫高增長後便開始下滑,財富積累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債務積聚的速度,使未來償債成為難題。從根子上看,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債臺高築,與染上發達國家靠舉債“借繁榮”的壞毛病不無關係。國際清算銀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垃圾債屢獲高評級,是導致美國次貸危機並引發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是美聯儲加息致債務滾動和接續借貸困難。不少發展中國家企業不斷滾動發行短期債,或借出短期貸款搞長期投資,這是美國加息引發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常見的危機成因還有,外債比例過高,資本項目過度開放等。目前,美元利率水準長期保持在0—0.25%,如若短期內持續加息,將使新興市場實際融資成本迅速攀高。

  三是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盈利能力下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按經常項目差額正負、資源能源出口或製成品出口國可分為四類。其中既是資源能源出口國、經常項目又存在赤字的國家危機風險最高。這是因為,此類國家經濟結構單一,靠出口資源和能源賺錢,又大量需要進口製成品或中間産品。目前大宗商品價格跌勢為半個世紀以來罕見,經濟下行又使多數企業日子難過,最終形成經濟低迷與企業經營困難之間的惡性迴圈,企業盈利能力越來越差,債務違約風險日漸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機構開始唱空,資本開始外流,風險充溢金融市場。

  基於上述形勢,為什麼又説新興市場國家不會全面爆發金融危機呢?這主要是因為:新興市場國家市場化程度不如發達國家高,危機臨頭時,這一點反而成為優勢。這些國家可以依靠較強的經濟動員能力防範危機傳染。此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狀況迥然不同,承受外部衝擊的能力也不一。其中最不容易爆發危機的,可能就是那些以出口製成品為主、兼具經常項目順差的國家,而經濟結構越全面、越綜合,就越不容易感染和爆發危機。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13日 22 版)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