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中國助力東盟互聯互通

2016年01月13日 10:1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雅加達—萬隆高鐵項目、中老鐵路磨丁—萬象工程、中泰鐵路合作項目,東盟製造中心……不到一年間,中國鐵路在東南亞飛速延伸。憑藉願與東盟國家分享鐵路建設成果、推動世界鐵路發展的誠意和過硬技術,中國鐵路打動了東南亞人的心,泛亞鐵路的夢想正在一步步實現

  採用中國標準,印尼高鐵市場沒有封閉和壟斷的風險

  實現互聯互通是東盟國家的夢想,也預示著巨大的市場機遇。中、日、韓、法、德等鐵路技術強國競相角逐東南亞,最激烈的競爭首先在印尼上演。

  去年10月,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企聯合體與印尼4家國企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簽署協議,組建中印尼合資公司,負責雅加達—萬隆高速鐵路(簡稱雅萬高鐵)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標誌著中國企業正式贏得這一項目。

  雅萬高鐵全長150公里,最高設計時速300公里,通車後兩地旅行時間將由現在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以內。雅萬高鐵將是印尼乃至東南亞地區的首條高鐵,合資公司主席、印尼國企部特別顧問撒哈拉表示,項目將對沿線地區經濟發展産生極大的拉動作用。初步估算,高鐵建設將為印尼每年創造4萬個就業崗位,沿線車站及周邊地區將得到進一步開發,一條雅萬經濟走廊有望形成。

  這是中國在海外全程參與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的第一條高鐵,是中國高鐵第一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産業鏈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圍繞這一項目,中國企業經歷了7個月的激烈角逐,其間過程一波三折。

  日本新幹線運作時間長、安全性好,一直被視為雅萬高鐵項目最有力的競標者之一。日本從2008年便開始跟蹤這一項目,先後做出3份可行性研究報告。但中國高鐵異軍突起,在技術、融資、工期等諸多方面顯現優勢,令日本感到危機重重,一再推出優惠價格、修改可行性報告,並先後4次派特使前往印尼陳情遊説。2015年7月,日本在貸款利率、配套措施方面提出更優惠條件,印尼政府決定在兩國方案間進行“選美比賽”,並邀請第三方諮詢機構進行評定。

  競爭進入白熱化,難免有雜音出現。印尼媒體突然集中炒作中國産品品質、高鐵安全等問題。面對質疑,中方在雅加達商業中心舉辦高鐵展,通過模型、圖片、視頻、演講等形式,深入細緻介紹中國高鐵和中方方案,吸引大批民眾參觀,也讓許多抱有懷疑態度的民眾真誠為中國高鐵點讚。

  8月下旬,日本特使再次訪問印尼並調整方案,這一“低姿態”令許多媒體追問中方是否會跟進調整。中國駐印尼大使謝鋒表示,“選美比賽”要遵守規則,不能一改再改;中方的方案只有一個,而且最好、最符合印尼需求。臨近方案評估揭曉,越來越多媒體引述印尼相關部門官員的話稱,中國有誠意、有勇氣,很多人更青睞中方方案,勝利似乎向著中方傾斜。

  好事多磨。9月,印尼政府突然宣佈退回中日高鐵方案,並表示項目不動用政府預算,由企業籌措建設費用,融資方面不提供政府擔保。一時輿論譁然。有外媒暗指印尼政府“擺了兩個競爭者一道”。對此,中方並未意氣用事,而日本方案由於要求印尼政府為項目貸款提供擔保而被否決出局。

  經過認真考量,印尼最終決定攜手中國,以企業對企業(B2B)模式開展合作。根據協議,兩國企業將在高鐵勘察設計、工程施工、裝備製造、運營管理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中企幫助印尼培訓高鐵人才,雙方已就本地化生産和技術轉讓達成框架協議。

  雅萬高鐵這一戰略項目的促成,和中國高鐵的強大實力密不可分。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現代化程度最高、管理經驗最豐富的高鐵網路,建設運營高鐵的經驗豐富,相容多種地形和氣候條件,成功建成並順利運營的海南高鐵便與雅萬高鐵的地形和氣候相近。

  更為關鍵的是,中國高鐵符合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鐵路聯盟的技術標準,並與阿爾斯通、西門子和龐巴迪等國際裝備製造企業的技術標準相容。印尼科學院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斯瓦格告訴本報記者,印尼采用中國技術,意味著今後印尼的高鐵市場仍將是開放的,沒有市場封閉和壟斷的風險。

  中國的誠意也是中方最後勝出的重要原因。謝鋒表示,中方理解印尼的實際需求,尊重印尼提出的不使用政府預算、不提供主權擔保的決定,同意與印尼在友好協商、平等互利基礎上進行合資修建,雙方作為雅萬高鐵的共同業主,是名副其實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從簽署協議到項目落成,中間還有許多路要走。合資企業的雙方需要磨合,印尼當地投資法規、民族文化需要適應,徵地、勞工、環保等問題也需要一一解決。用國際化、商務化、專業化方式推銷自己的優質産品,是中企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需要不斷學習的功課。

  全面打通泛亞鐵路中線,地區一體化迎來更多機遇

  中老泰國際鐵路大通道在去年12月相繼獲得突破性進展。12月2日,中老鐵路磨丁—萬象工程奠基儀式在寮國首都萬象舉行。19日,中泰鐵路合作項目在泰國大城府啟動。2015年的最後一個月,中國鐵路通過在寮國和泰國的重要步伐印證了自己的“東南亞速度”。

  寮國地域狹長,從北到南有1000多公里,全國僅有一條3.5公里長的鐵路。“我從來沒有坐過火車,坐火車肯定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乘坐火車出行是不少寮國人的夢想。中老鐵路項目建成後,將極大地便利中老兩國物資、人員往來,改善寮國交通基礎設施,優化寮國的投資環境,為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加大對寮國各行各業的投資,提供更多便利。

  作為第一個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並運營、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境外鐵路項目,中老鐵路全線採用中國技術標準和中國裝備。磨丁—萬象鐵路北起中老邊境磨憨—磨丁口岸,北端與中國境內的玉溪至磨憨鐵路對接,南端與泰國的廊開至曼谷鐵路相連,全長418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

  坐落于寮國首都萬象南部的塔納廊火車站,是寮國那條長3.5公里鐵路的一端,其規模僅相當於中國一個偏遠縣城的小站。寮國國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差納明將老中鐵路的奠基視為“寮國交通史上的一次大跨越”。他説,寮國是內陸國,交通手段缺乏已成為寮國經濟發展的障礙。老中鐵路的修建,承載著寮國經濟發展的夢想。

  泰國鐵路的發展也相對緩慢。儘管1893年泰國就特許一家丹麥公司經營曼谷至北欖段鐵路,但120多年過去了,在泰國運營的4000多公里鐵路中,仍有85%以上還是單軌鐵路。中泰鐵路合作項目是泰國首條標準軌復線鐵路,總長度約845公里,分4段,途經泰國10府,設計時速為180公里,預留時速250公里提速條件,也將全部使用中國技術、標準和裝備。

  “這一重要的鐵路網將幫助本地區人民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更為迅速有效地聯通互動。”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安全與國際關係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卡維鐘吉塔翁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泰中鐵路將成為東南亞陸地國家與中國南部和馬來半島互聯互通的重要通道,有助於東南亞陸上國家與中國發展更為緊密的經濟關係,同時造福其他東南亞國家。

  中老鐵路和中泰鐵路都經過了長時間醞釀。2010年4月中老鐵路項目前期工作就已開始,中泰合作鐵路的意願更是早在2006年萌芽。兩個鐵路項目建成後,泛亞鐵路中線將全面打通,不僅有助於帶動沿線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更將成為中國與東盟互聯互通的重要項目,為本地區的一體化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不過,鐵路建設並不容易。中國鐵路總公司國際公司總經理黃弟福向本報記者介紹,中老鐵路貫穿寮國北部山區,地質條件比較複雜,全線橋梁、隧道佔總長度60%以上,工程建設有相當難度。“中國鐵路能夠建設適應各種複雜地質條件、特殊氣候環境和不同運輸需求的鐵路。近年來,我們建設了一大批包括宜昌至萬州、重慶至利川、蒙自至河口、大理至麗江等複雜山區鐵路,這些鐵路的地理環境、地質條件與寮國相近,為組織實施磨丁至萬象鐵路項目提供了有益借鑒。”

  在中泰鐵路項目上,中國克服成本壓力,向泰國提供低利率美元貸款,充分體現了中方誠意和努力。中國駐泰國大使寧賦魁介紹,中方向泰方提供2.5%的美元貸款利率,明顯低於泰國國內融資成本。中泰鐵路合作是為中泰兩國經濟發展提供動能的戰略舉措。

  馬來西亞成為東盟首個擁有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能力的國家

  2015年12月以來,中國鐵路企業在馬來西亞舉辦密集推介活動。以“快速發展的中國高速鐵路”為主題的中國高鐵展,在吉隆坡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與此同時,中國鐵路總公司與馬來西亞陸路交通委員會及漢文化中心合作舉辦中國高鐵研討會,就高鐵建設、裝備製造及運營維護等專業問題與馬方代表進行深入交流,幫助馬方了解中國高鐵的經驗與技術。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2015年7月,由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牽頭組建的中國中車(馬來西亞)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又稱“東盟製造中心”)正式投産。該中心具備每年製造100輛動車組的能力,並兼營電力機車和輕軌車輛等全系列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能力,它的成立,標誌著馬來西亞成為東盟首個擁有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能力的國家。正如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所言,這一項目不僅能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將有效提升馬來西亞鐵路工業發展水準。

  本報記者在東盟製造中心看到,佔地約20公頃的軌道交通裝備中心裏,包括總裝聯合廠房和轉向架修理廠房在內的一期工程已拔地而起,黏膠、組裝、調簧、稱重、靜態調試、動態調試等工序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主管基建裝備的中國中車(馬來西亞)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高級經理陳盛介紹説,未來二期建設將著眼于馬來西亞軌道交通裝備市場和整個東盟區域市場的訂單需要,建成後東盟製造中心將具備軌道交通車輛的生産、組裝、焊接、調試、架修和翻新能力,能進行電力機車、內燃機車、地鐵車輛、電動車組、內燃車組、輕軌車輛和其他鐵路裝備的製造生産。

  中國駐馬來西亞使館經濟商務參贊吳政平告訴本報記者,在馬來西亞設立列車製造基地,“就是利益分享、互利共贏的做法。我們不只是為了建設鐵路軌道交通裝備,也是為了在建設過程中,同馬來西亞分享中國的成功經驗和技術能力。”這一項目更帶動中方在馬來西亞軌道交通建設領域實現本地化,這一優勢在未來參與鐵路建設項目中也將得到充分展現。正是憑藉願與東盟國家分享鐵路建設成果、推動世界高速鐵路發展的誠意和技術,中國鐵路建設者打動了東南亞人的心。

  中國鐵路在印尼、寮國、泰國相繼取得重大進展,是中國“速度”駛向東南亞的碩果,見證了中國鐵路走出去模式的不斷探索與創新。中國鐵路的一次次“出海”努力,彰顯了中國鐵路的實力與責任,是中國與周邊國家乃至世界各國分享改革發展經驗與紅利的有力嘗試。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