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時政

布衣參事的理想與現實

2012年05月08日 14:11: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導讀:自4月18日武漢市在全國“敢為人先”之舉——打破以往對參事身份、學歷、職業的限制,從市民中公選“布衣參事”,擔任政府“高參”工作以來,先後共有175人參與競聘。5月6日,“布衣參事”選聘進入面試環節。未來,他們中將産生3位武漢乃至全國首批“布衣參事”,並接受市長唐良智頒發的聘書(5月7日《武漢晚報》)

  理想:民主政治的一次躍進

  長期以來,政府參事都是由同級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擔任,對參事身份、學歷、職業的條件比較苛刻,如學識淵博,人生閱歷豐富,社會責任感強,是某一行業系統的知名專家或學者,社會公認度高等等。雖然,各級政府的參事都能夠積極履行參政議政、建言獻策、諮詢國事、民主監督、統戰聯誼的職責。但缺憾在於,作為政府內的精英人士,政府參事的視野並不能完全顧及到社會發展和百姓利益的方方面面,並不能充分體察和轉達民眾,特別是最底層的弱勢群體的草根利益訴求。

  誠如《人民日報》曾刊發一篇關注弱勢群體的報道所指出:“弱勢群體之所以弱勢,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權利表達不暢甚至不通,主流的話語體系中沒有他們的地位。”進而指出“需要不斷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社會機制,讓弱勢群體有充分的話語權,這樣才能有效保障和改善弱勢群體的處境”。

  從這個角度看,武漢市海選聘請3位“布衣參事”,建言可直通市長,有著十分特殊的意義。直接從普通市民中選參事,有利於集思廣益,特別是通過普通市民參事的渠道,更多、更直接、更鮮活地了解民情、民意,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學性和民主決策水準。更顯著地是,來自普通市民的“布衣參事”,在政府主流的話語體系中有一席之地,更能代表民意收集政府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情況,反映群眾關心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無疑,武漢市公開選拔普通市民出任政府參事,是民主政治的又一次躍進。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普通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管理,表達對公共事務的意見和建議,是民主制度的價值追求和重要判斷標準。民意原本就是政府制定政策、執行政策的依據。而當公共決策能夠代表民意時,它就能得到人民的認同、擁護和支援,推行這種決策所付出的社會成本就會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以最低的社會成本獲得最高的社會效率。所以,要想實現公眾的最大利益,就應該讓老百姓參與到公共決策和未來發展的制度設計當中。

  因此,武漢市從普通市民中選拔3名“布衣參事”,擔任市政府的“高參”,不僅有利於提高政府的執政決策水準,更有利於保障和實現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話語權等合法權益,這種完善和發展民主政治的有益實踐值得借鑒。(沈峰)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