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時政

公開“三公”,諸部門還在等什麼

2011年07月08日 13:47:00  來源:錢江晚報
字號:    

  日前,中國工程院發佈去年三公經費決算數據和今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成為繼科技部之後第二個響應國務院號召的中央部門。然而,按照國務院制定的時間表,6月已經過去一週,除科技部之外的其他中央部門對此承諾紛紛爽約。

  國務院明令要求各部門務必於今年6月將本級三公經費支出情況向社會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6月30日表決通過關於批准2010年中央決算的決議,中央政府履約,首次向全國人大報告三公支出情況。經財政部匯總,2010年中央三公支出合計94.7億元。中央決心已現。為何各部門卻拖拖拉拉,躲在閨房不肯見公婆?

  最常用的託詞無非是“條件還不成熟”。但是我想起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高強去年的講話。他説,現在推動政府預算公開,一是法律有規定,二是群眾有要求,三是政府有積極性,所以各方麵條件已經成熟。顯然,條件不成熟只是推卸逃避的藉口。正如高強的反駁,“條件永遠都是成熟的,換言之,公開預算無須什麼條件,它是政府無條件地要做的事情”。

  再美好的初衷,再完備的條件,如果政府人員不想實施,總會找到“辦法”。這和預算公開長期缺乏外部監督直接相關。財政學家李煒光一語道破,“可做可不做,不做也不違法”。眾所週知,《預演算法》1994年頒布以來已經17年,已經略顯老舊,特別是其中對違反預算制度的處罰性規定不是很具體、很嚴格。而高強談到修訂預演算法重點解決三大問題中,預算監督的嚴肅有效性便是其中之一。先念拖字訣,實在不行就打太極拳,再不行就弄出個不是看不懂就是看不清的“天書”,面對困難,有的是辦法。如此,高層的決心很可能遭遇層層軟抵抗,最終苦心化為無形,成了中央政府“獨樂樂”。

  科技部和中國工程院帶了好頭,但公眾不希望他們成為改革路上的“孤家寡人”。這一改革不僅僅只應有中央部委動作,而佔我國“三公”支出絕大部分的省、市、縣、鄉地方政府卻充耳不聞。正如31省財政透明報告指出的,“如果以100分為滿分的話,我國財政透明度總體情況大約為20分左右”。20分這一折扣打得太大,顯然不能讓人大代表和公眾滿意。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