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公”消費攤在陽光下

時間:2011-07-08 13:2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翹首等待半年後,第一筆“三公”消費清單千呼萬喚始出來:經財政部匯總,2010年中央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的“三公”經費支出合計94.7億元。其中,出國(境)經費17.73億元,車輛購置及運作費61.69億元,公務接待費15.28億元。

  然而,從這幾個孤零零的數字中,我們卻無法判別,中央單位的“三公”經費支出是多了,還是少了?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需要維持的,哪些是可以壓縮的?……但不管怎麼説,總算是開了個頭。萬事開頭難,現在中央單位帶了頭,下面各省市縣也將跟上,“三公”消費治理的帷幕終於揭開。

  從中央單位“三公”消費的比例來看,最多的是車輛購置及運作費,佔到總開支的65%。中央單位官多、大官多,加之京城地大又堵車,配車的檔次高,用車也多,公車消費比例自然要高些。但其中的“水分”恐怕也不少,最主要的問題是公車私用。現在許多官員都有駕照,不需要司機自己就可以上路。車開出去了,是辦公事還是辦私事,還是公事私事一起辦,誰也搞不清。反正,汽油錢公家掏,車開壞了公家修,公車消費不高才怪!

  中央單位的公務接待費用,在這次公佈的“三公”開支中的比例是最低的,但這並不表示其中不存在奢侈問題。一方面不可否認,中央單位的有關制度相應要嚴些,另一方面也應看到,由於中央單位的“地位”優勢,埋單的一般都是下面單位,這也相應減少了中央單位的公務接待開支。至於公費出國(境),這幾年卡得緊些,開支有較大下降,但也不表明其中沒有浪費。以出國考察為名,搞個半天一天的活動,其餘時間都用於遊山玩水,已不是什麼秘密。

  中國“三公”消費中的奢侈浪費和腐敗問題,沉疴已久,積重難返。類似公車私用、公款吃喝、公費旅遊等行為已積習成癖,見怪不怪,嚴重敗壞了風氣。要解決這些問題,一要靠制度,二要靠教育,但前提是必須“公開”和“透明”。

  首先,數字要公開透明。不僅是中央政府要公佈有關“三公”消費的數字,地方各級政府也要公佈“三公”消費的數字;不僅要公佈綜合數字,還要公佈具體數字,應細化到各單位和部門;不僅要公佈一年的數字,還要公佈多年的數字。只有這樣,才能通過縱向和橫向的比較,産生整改的壓力和動力。

  其次,措施要公開透明。我們雖然暫時還不可能做到像香港特區政府那樣細化到一張公務用紙、一張桌椅的使用和維修,都有嚴格的規定,但像香港那樣對所有的公務車使用統一標識牌照的做法,卻完全是可以借鑒的。再比如,對公車使用進行嚴格的時間、地點、油量、里程等登記,對公款請客報銷要附上功能表和出席人名單,對公費出國也要附上詳細的日程和活動安排等等,都可以做起來。

  總之,只要把“三公”消費真正放到陽光下,完全公開透明瞭,既利於公務人員的自律,又便於老百姓的監督,一切寄附於它肌體上的腐敗病毒,都會被消除乾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