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社會

百萬孝子批量造是“看對了病開錯方”

2011年11月01日 13:09: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字號:    

  由中國倫理學會慈孝文化專業委員會開展的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30日在北京啟動。該工程將計劃利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國培養百萬中華小孝子,為全國億萬孩子樹立道德榜樣。(10月31日《新京報》)

  相信,很多人都會對所謂的“中國倫理學會慈孝文化專業委員會”感到陌生。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委員會,憑藉一個“五年培養百萬孝子”的宏偉計劃,一炮成名。只是,孝子工程卻並未討得公眾的芳心,網民紛紛詬病其為“形式主義”、“花瓶工程”。

  應該説,開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弘揚孝親敬老美德,找準了當下社會“重知識、輕德育”的問題。曾幾何時,我們這個“百善孝為先”的文明國度,也開始遭遇孝心缺失、感恩意識淡薄的尷尬。就在孝子工程啟動的同一天,備受關注的“留學生弒母案”作出一審判決,因學費問題與來接機的母親發生爭執,隨即拿出水果刀刺傷接機母親的汪佳晶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也是在同一日,深圳打罵父母的公務員廖天野下跪道歉,之前他對遠從湖南趕來照顧媳婦和孫子的父母實施家暴,在網上引起熱議。

  正義的審判和悔恨的淚水,能讓善良的人們感到些許慰藉。與此同時,人們也反思,是什麼樣讓兒女對父母變得如此暴虐冷血,如何才能找回那顆被遺失的孝心?在這一背景下,百萬孝子批量造頗有些討巧的味道,但儘管看上去很美,卻是“看對了病開錯方”,徒具觀賞價值。

  首先,孝心培養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孝親敬老屬於道德層面,仁孝之心的形成更是潛移默化的過程。正所謂“心病還需心來醫”,培養青少年的感恩意識,需要借用中醫的“溫補”之道,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不可能短時間速成。反觀孝子培養工程,“百日培養,三年跟蹤,長期幫助”疑似拍腦袋決策,試圖以西醫“手術刀式”手法解決問題,更是不顧客觀規律,急功近利,註定無法藥到病除。

  其次,不改革教育思維“治標不治本”。孝心缺失的背後,是學校和家庭“重知識、輕德育”的教育失衡。學校成績第一的評價機制不改變,家長“考上北大就是孝順”的畸形思維不去除,一兩堂品德課很快就會淹沒在題海之中,而孝心培養仍然是那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難以想像,讓學生開“低智商”鑒定來開脫自己教育失職的老師,會在孩子心靈上投射下怎樣的倒影。這樣學校培養出的學生,怎能去對父母、對他人、對社會心存感恩。

  此外,小孝子培養與社會脫節更是“緣木求魚”。孩子是一張白紙,未來圖畫的美麗或醜陋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和社會描繪的結果。正如有專家指出,“如果整個社會冷漠並充滿戾氣,要求孩子們普遍有平和寬厚與愛的美德,是不切實際的。”成人世界的道德滑坡,也會讓孩子受到負面的熏陶。最近,深圳媒體持續關注“五個孩子難養一個娘”事件,面對記者採訪,5個子女均堅持“只願承擔五分之一的贍養費用。”父母為了贍養老人斤斤計較,無疑給孩子們上了最壞的一堂道德課。對於社會傳統道德的重樹,顯然靠一個民間文化組織難以擔當。

  加強德育,培養孝心,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工程,需要靜下心來全盤規劃穩步推進,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參與。百萬孝子批量造,是不切實際的浮躁想法,只會讓我們陷入道德大躍進的幻覺,迷失青少年培養的真正方向。轟轟烈烈的運動過後,除了捧紅一個默默無聞的民間組織,我們的精神沙漠還是雨過地皮幹的貧瘠土壤。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