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錢江晚報:語文教材爭議多,説明改進空間大

2017年08月15日 08:47:00  來源:錢江晚報
字號:    

  外國孩子十分優秀,中國孩子卻常常要為自己的行為臉紅;少年愛迪生還救過媽媽?……近日,部分學生家長和教育界人士就多地小學使用的語文教材提出質疑,認為“數十篇課文存在貶中崇洋傾向”。

  其實,人社版語文教材惹來的爭議非常多了,前段時間,有人質疑語文教材嚴重西化,外國人名地名、故事用得過多;有人質疑課本裏傳統文化太少,應該增加文言文、古詩詞的分量;也有地方反其道而行之,減少古詩詞的用量。還有人質疑教材中有造假成分,愛迪生救媽媽那篇課文的真實性引發很大的爭議。而中學課本則常常為魯迅的文章如何取捨而倍受爭議。

  語文教材的爭議多,一個原因是眾口難調。數千年以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寶不計其數,名篇佳作數不勝數,如何合理地把這些內容安排進語文課本中,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你怎麼做都有人説好有人説不好。除了傳統文化以外,教材當然還得涉獵國外的優秀文化,學貫中西方為好教材,一定比例的西方文化的加入能給教材添光加彩。

  另一個原因則是教材被附加了很多功能。除了語言文字以外,還要傳導正確的價值觀,傳播傳統文化知識,它還要給科學給自然留一席之地,正因為功能多,就難免會在選擇文章的標準上作出犧牲,就不一定是以文字的優劣為標準的。這都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不管怎麼爭議,都應該拿數據、拿事實説話,比如西化的問題,盲目排斥國外優秀文學作品並不明智,至少在介紹科學的領域,無論如何也是避不開外國的,你不可能只談祖衝之、張衡,而不談牛頓、愛因斯坦,現代科學發端于西方,教材自然得依據事實説話。

  還有本次所爭議的貶中崇洋的問題。至少總是説中國小朋友形象負面並不符合事實,語文教材中有大量正面描寫中國人優秀品質的內容。小學語文課本12冊總共520篇文章,在判定某一類比例過高時,不能只拿其中的幾個個例説話,也不能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更不能選擇對自己觀點有利的證據説事,而忽視別的數據。而且這裡面還有個取捨的問題,用外國名字説事,容易讓人對號入座,被指向特定的國家、特定的人群,這正像國外的一篇課文裏突然出現一篇説中國小朋友不好的文章,同樣也會引起爭議和反感。很多時候,這是一種禮貌的做法,不能動不動扣上貶中崇洋的帽子。

  應該説現有的教材已經做了很好的兼顧,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改進的空間了,事實上語文教材最應該與時俱進,與這個時代的節拍一致。爭議多説明改進空間大,爭議本身就是在提意見,有些意見合理,有些不合理,教材修訂的過程中,完全可以評估這些不同的聲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責任編輯:葛新燕]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