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光明日報:老字號價值在老出路在新

2017年06月22日 09:40: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老字號價值在老出路在新

  在紛繁複雜的市場競爭中,老字號更應眼睛向內,固本培元,守正出新,借力借勢借智,用創新思維打造新時代的文化精品。

  前不久,筆者乘飛機回北京,在廈門機場的老字號片仔癀體驗店,諸多新産品刷新著對中華老字號的理解和認識。在這裡,曾經板著臉孔的老字號片仔癀變身精華霜、牙膏、痘痘貼,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這些産品不僅演繹著百年老店的工匠精神,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然而,並非所有老字號都有這樣的活力。在時代的更疊中,許多老字號慘澹經營,不少甚至處於“僵屍”狀態,空有品牌,離市場軌道越來越遠。

  數據是最好的説明。目前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有1128家,發展良好的如片仔癀、稻香村、全聚德、東阿阿膠、中茶等僅佔20%~30%,受困于缺資金、缺人才和缺品牌三大問題,多數企業經營情況欠佳。以雲南為例,該省老字號企業共計89家,分佈在14個市州中,但只有38家實現持續3年盈利。在江西省的老字號中,近七成生存困難,部分老字號在市場大潮中悄然退場。

  作為金字招牌,中華老字號承載了太多的文化情懷與記憶。民俗專家袁家方曾説過,老字號是一個地方的老公民,是老百姓的老鄰居。歸根結底,老字號是一個國家的商魂所繫、商道所在。從這種意義上看,振興中華老字號不僅是對一個品牌、一個行業的振興,更是對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有力弘揚。

  老字號不僅是商品,更是文化。每一個老字號背後幾乎都有一個美好的故事,時間的積澱讓它更像一缸滋味悠長的老酒。在紛繁複雜的市場競爭中,老字號更應眼睛向內,固本培元,守正出新,借力借勢借智,用創新思維打造新時代的文化精品。

  老字號價值在老,出路在新。這個“新”是全方位的,不僅體現在對傳統産品的改造上,而且還體現在發展理念的轉型、銷售方式的變化中。要創新理念、開闊視野,打破固有格局,多層次、多角度地提升老字號品牌的市場活力;要創新資本運作模式,大膽試水資本市場,促進企業經營從傳統模式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讓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輝;要創新産品形態和行銷模式,善於用網際網路思維挖掘老字號的文化內涵,在知名度、忠誠度方面贏回顧客群,在“網際網路+”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摒棄狹隘的人才觀,樹立全面的人才觀,推行人才的動態管理,建立完整的人力資源考核和激勵機制,用人才活力激發老字號發展潛能。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品牌不僅是企業自身的事,更事關國家的形象,是一張張生動的國家名片。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更需要打造兼具軟硬實力的民族品牌,來引領文化振興和未來發展。

  當前,“一帶一路”建設為中華老字號在振興中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契機。讓“老字號”跟上“新市場”,需要老字號企業深入了解市場需求,重新定位品牌價值所在。今天的老字號更需要以工匠精神體味品牌背後的文化價值,打造更多閃亮的國家名片。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