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人民網評:以法治剛性守護斑馬線安全

2017年06月20日 08:52:0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創稿
字號:    

  機動車在斑馬線前不但不減速反而搶行,已在不少地方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城市交通亂象。日前,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各地重點圍繞不禮讓斑馬線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啟動集中整治。

  這些年來,“禮讓斑馬線”裏的一個“禮”字,活生生把法律義務降格成了道德責任。好像在斑馬線面前,機動車踩不踩剎車都是很自由的事情。殊不知,斑馬線前減速慢行並非高級的道德責任,而是基本的法律義務。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機動車行經斑馬線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行時應當停車讓行。駕照考了,常識學了,有時候在斑馬線面前,卻成了“誰牛誰先過”。

  斑馬線是生命線,卻難保生命安全。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近三年來,全國共在斑馬線上發生機動車與行人的交通事故1.4萬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機動車未按規定讓行導致的事故佔了總量的90%。環保部日前公佈的《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2017)》顯示:我國已連續8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産銷第一大國。截至2016年底,中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到2.9億輛,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達到3.6億人,預計未來10年新增駕駛人仍將以每年2000萬人的速度增長。倘若斑馬線前不減速反而搶行的“壞毛病”改不了,概率上推算,還會有多少人命喪斑馬線呢?

  斑馬線上的安全問題,大概有兩個層面:一是意識。機動車不按規定讓行較為突出,行人“中國式過馬路”也不鮮見;二是硬體。一些城市特別是城郊接合部存在信號燈週期太短、交通監控等道路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合理等問題,客觀上也造成了行人過街不方便。長此以往,“車讓人、人讓車”的文明交通環境反倒成了一種奢望。硬體上的短板好解決,觀念上的慣性最難糾偏。

  近年來,浙江樂清等地都推行過給主動禮讓的司機髮油卡或現金等獎勵措施,可惜效果並不太美好。於此而言,執法還需更果斷。一方面是嚴格執法,借助監控抓拍等技術手段,增大人力物力投入,嚴查嚴處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的違法行為;另一方面在對等路權的基礎上,亦要嚴管行人闖紅燈違法行為。酒駕醉駕亂象癡纏拖延無數年,最終在嚴刑峻法下收斂氣焰,“搶道斑馬線”等頑疾,恐怕也非無藥可解,關鍵還得看從何著手、何以著手。

  有一個共識須待厘清:“禮讓斑馬線”,首先是法律義務,然後才是行為美德。從自行車王國走向汽車大國的時候,守護好斑馬線安全,汽車文明大國才會更有指望。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