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人民日報:當代中國新的人權保障書

2017年06月20日 08:54: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今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了民法總則,我國民法典的編纂邁出關鍵一步。民法總則通過後,社會各方面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這充分説明作出編纂民法典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也説明民法總則反映了人民意志、回應了人民關切。民法對保護民事主體的民事權利作用重大。民法總則的制定,確立了科學系統的民事權利體系,拓展了民事權利內容,創新了民事權利保護方式。可以説,民法總則是當代中國新的人權保障書,是我國人權保障制度建設十分重要的新進展和新成就。

  我們黨和政府始終尊重和保障人權,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強人權法治保障。我國將人權與發展密切結合在一起,歷來主張把生存權和發展權放在首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定不移推進人權事業,努力促進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公民、政治權利全面協調發展,人權保障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就。在人權的法治保障方面,我國已經建立起以憲法為總章程的人權法治保障體系。我國憲法中列舉的權利內容之全面可與世界上任何國家相比,並於2004年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鄭重載入憲法。

  1986年,我國制定和頒佈施行民法通則,對保障公民人身權利和財産權利發揮了重大作用。經過30多年改革發展,我國的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市場經濟體系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民事法律關係中的新情況、新進展需要立法予以回應,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也需要用立法方式加以解決。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我們黨決定推進民法典編纂工作,民法總則的制定就是這一浩大工程的關鍵一步。民法總則在起草過程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總結實踐經驗,既尊重民事立法的歷史延續性,又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這就使得這部法律具有較強時代感和前瞻性,為民商事活動提供了基本遵循,也成為人權保障領域的重要法律。

  我國政府和廣大學者一貫認為,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人權。道理很簡單: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生存下去,而且活得好、活得有尊嚴。民法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在保障人們的人身權利和財産權利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法規範一國公民的人身關係和財産關係,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與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我國民法總則在民事權利一章中對公民的人身權利和財産權利作出了全面規定,如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自然人的個人資訊受法律保護,民事主體依法享有智慧財産權,自然人依法享有繼承權,等等。對公民人身權利和財産權利作出如此全面的規定,從國際範圍看也是十分難得的,體現了民法總則的權利法屬性。民法總則展現立法的人文關懷,彰顯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的法治理念,是中國人權法治保障新的里程碑。

  中國保障公民生存權和發展權的積極努力不僅惠及中國人民,而且為世界人權保障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近幾年,中國在提高經濟發展水準的同時,致力於解決貧困人口脫貧問題,提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這不僅將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成就,也將是人類歷史上的壯舉。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累計減少農村貧困人口7億多人。聯合國《2015年千年發展目標報告》顯示,中國極端貧困人口所佔比例從1990年的61%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率先實現比例減半;2014年又下降到4.2%,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這組數字無可辯駁地證明了中國在保障生存權和發展權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貢獻。隨著民法總則及民法典這一當代中國新的人權保障書的制定和實施,中國政府和人民必將為世界人權保障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19日 07 版)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