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故宮開“分館”,好東西要分享

2017年05月16日 13:23: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原標題:故宮開“分館”,好東西要分享

  5月13日,與北京相隔2000多公里的廈門市鼓浪嶼,故宮博物院新的“分館”——故宮外國文物館正式開放。這座展館佔地面積1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180平方米,有219件來自故宮的清宮藏外國文物已經“擺駕”入駐並完成布展。

  “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故宮博物院在廈門開“分館”,廈門人民有福了,在家門口就可以欣賞到故宮館藏的奇珍異寶。即使享受不了這種待遇,我也要為故宮放下身段、在地方開“分館”之舉點讚。大凡到過故宮參觀的人,談及故宮印象,除了驚嘆文物精美,就是感慨遊客太多,多到什麼程度?從熱詞“故宮跑”——因遊客太多,遊客進了故宮就要開始小跑——足以窺斑見豹。即便從2015年6月開始限流,每天8萬人次,2016年故宮全年接待觀眾仍超過1600萬人次,較2015年增長6.19%。

  非但故宮,世界上許多知名博物館,比如盧浮宮和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都受到遊客超量的困擾,博物館再也不是“靜謐的港灣”。2011年,一位倫敦的批評家創造了一個新詞“展廳憤怒”,用以描述他參觀某個展覽之後的不滿之情。人們為了欣賞藝術而進入博物館,進去之後要小跑,“到此一遊”式參觀有什麼品質可言,能不“憤怒”嗎?觀眾“憤怒”,博物館也未必“開心”,人滿為患對古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也構成威脅。這一點,故宮這個世界上游客最多,也是唯一一座每年接待人數超過千萬的博物館感受殊深,限流就是無奈的應對之策。

  故宮之困惑還在於,想看文物的人太多,而又有太多的館藏文物藏于冷宮、養在深閨,與觀眾緣慳一面。據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故宮藏的180多萬件文物,展出來的不到1%”。很多需要花大量的錢進行保管,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是一種浪費。面對“展廳憤怒”,世界上許多知名博物館都在尋求解決方案,限流是一種笨辦法,開分館是一種積極舉措。十多年前,希臘啟動了一項宏偉計劃——把之前儲藏在雅典一座博物館的藏品分撥到希臘其他地區的博物館中,不僅把藝術品還原到它們原本的地理環境中,還能夠帶動這些地方旅遊業的發展。一舉而多得,何樂而不為。

  當然,將文物運出博物館,搬至新環境展出,也有很多問題要解決,譬如珍貴文物的安全問題,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需要認真面對,不要出什麼紕漏才是。否則,責任誰也負不起。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