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燕趙晚報:“給故宮騰地”打造國際化博物院

2017年02月14日 10:46:27  來源:石家莊新聞網
字號:    

  原標題:“給故宮騰地”打造國際化博物院

  未來故宮的開放面積將達85%。據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今後包括其在內的故宮一半員工約750人,都將搬出紫禁城辦公。(2月13日中國新聞網)

  2月12日,在“故宮講壇”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説,《故宮保護總體規劃》提出,“故宮管理用房大量佔用文物建築,文物建築的自身條件及保護要求限制了使用部門的發展建設,用房需求與文物保護矛盾突出。管理用房佈局分散,不利於業務關聯密切的部門的日常溝通協調。”基於此,他向聽眾透露,根據上述規劃,故宮最終的對外開放面積將達85.02%,預計750名故宮員工將搬出紫禁城。

  這一消息,令人欣喜。一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帶頭,率領750名工作人員給故宮騰地,需要很大的魄力。這一犧牲自我、顧全大局的胸襟和做法,值得公眾敬佩和點讚。二來,這一做法不僅能夠進一步釋放故宮空間,讓更多遊客領略到故宮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更有利於對故宮文物的保護。你想,故宮管理用房大量佔用文物建築,750人在故宮裏辦公,日常吃喝拉撒,不可能不影響到故宮的環境。

  其實,故宮一半員工將搬出紫禁城,還突出表明瞭故宮管理者對故宮保護“從我做起”的一種鮮明態度。目前,在文物保護方面,我們有些部門做得還很不夠,比如,仍然抱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心態,把文物保護地當做自己可以隨意支配的資源,不僅在辦公時佔用大量文物建築,而且還動輒佔用文物建築搞開發,這對文物保護很不利。此次故宮管理者主動捨棄了自己的利益,還文物建築與故宮,這種精神和做法很值得稱道。據悉,目前故宮有6000多件明清傢具,而八成以上的傢具因為受場地的限制,都沒有機會與觀眾見面,這不能不説是個遺憾。

  故宮,是當今中國最豐富、最博大、最具魅力的歷史文化遺産,在當今“互聯+”模式發展的推動下,更應該敞開大門,走向世界,進而成為世界上的頂級博物院。據悉,今年故宮將建外國文物博物館、考古遺址博物館和南大庫明清傢具陳列館等。筆者以為,這就展示了故宮建設發展的新思路、新方向,筆者希望故宮決策者和管理者不斷創新思維,把故宮建設成為真正的國際化的博物院,屆時,相信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遊客,而且也會讓故宮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故宮的品牌和形象大放異彩。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