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故宮手機 警示傍名行銷

2016年12月22日 11:15:23  來源:長沙晚報
字號:    

  近日,一家手機廠商聯合北京故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手機,消息中提到“600年悠久歷史的故宮,見證了這款手機的正式駕臨”。據悉,該款手機機身融合了團龍、祥雲等傳統圖案,每部售價19999元,號稱全球限量999台,預計2017年1月底上市。不同於故宮以往幾次在文化産品上創新的好評如潮,不少網友認為這一“故宮手機”有利用工匠精神作秀的嫌疑。 (12月21日《北京青年報》)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就出身來説,所謂“故宮手機”實則跟故宮關係不大。這一創意産品,並非出自正統的“故宮文化服務中心”,而是源於一家法人獨資的民企。就此而言,不少網友因“故宮手機”而向故宮發難,著實是誤打誤傷了。可即便如此,公眾就此事所生發出的反感與質疑,還是能夠給方興未艾的文創産業以及時提醒。對於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性轉化,如何才能恰如其分而不招致反感?這終究是一項微妙的技術活!

  相較于故宮此前所推出的一系列叫好又熱賣的文創商品,“故宮手機”所遭到的輿論非議是顯而易見的。之所以如此,其實也不難理解。一方面,這一産品並沒有在“故宮”和“手機”之間建立有説服力的文化連結,更多只是簡單堆砌傳統意象和技術工藝而已;另一方面,近兩萬元的超高定價、一再標榜的帝王奢侈風,也很容易給人一種很裝、很low的負面觀感。從總體而言,“故宮手機”的産品思路就是“傍名行銷”。而這,多少有點讓人尷尬。

  事實上,在此之前故宮官方所開展的諸多文創開發嘗試,已然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經驗。其最終呈現出的産品雖然各式各樣,但其最核心的邏輯總歸是一致的。那就是,採取降階式的文化重構,一改高冷神秘的厚重形象,轉而賣萌討巧,通過強烈的反差感和迎合姿態,來換取人氣和收益。除此以外,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故宮的文創商品多是一些平民化的小玩意,其與日常生活高度契合,然而絕對價格卻並不算很高,這亦是其一大賣點。

  對故宮這個超級IP來説,其市場感召力幾乎可説與生俱來。如今,之於故宮文創團隊所展現出的賣乖姿態,公眾無疑很是受用。而且,在很多人看來,花一筆小錢就可以買得官方發售的“宮廷正品”,又何樂而不為呢?置於這種大背景下,“故宮手機”逆勢而為的失敗創意,實在不免令人驚詫。此事或許再一次説明,文創産品一旦將自己端得太高、裝得太玄,便註定只有自娛自樂了。(蔣璟璟)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