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重獎舉報間諜會引發冤案?專家:民眾無定性權

2017年04月19日 10:09: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4月10日,北京市國家安全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推出的《公民舉報間諜行為線索獎勵方法》正式實施。根據獎勵辦法,公民舉報間諜行為,對偵破間諜案件起到重要作用的,最多可獲獎勵50萬元,而誣告他人也將受到法律的制裁。獎勵辦法出臺後,外媒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然而對其深究,不難發現這些質疑不外乎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中國。本文將對這些質疑做一個回應。

  反間諜是世界各國普遍的做法

  有外媒指責,中國這種舉報間諜的方式在中國流行必然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不過縱觀全球,反間諜是每個國家安全部門的重點工作,而且各國的反間諜機構基本上在20世紀中葉前就已成立。

  據環球時報此前報道,奧巴馬執政後,美國政府依照1917年就有的《反間諜法》,已審理7個間諜案。美國《反間諜法》是在1911年國防機密法令的基礎上制定的,此後進行過多次修正。1989年,有國會議員提案,試圖修改反間諜法,擴大死刑的適用範圍。美國《反間諜法》除進一步明確“國防”等概念外,懲罰力度比國防機密法令更為嚴厲,首先明確打擊間諜行為是維護國家政治和經濟利益進而確保國家安全,其次是要加強法制,第三是對間諜的懲處主張極刑。“911”恐怖攻擊事件的發生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讓美國反間諜法的內涵向著更為廣泛的領域延伸,如2001年通過《愛國者法案》。

  據美國加州執業律師申春平介紹,1985年應該是美國的“反間諜年”,當年美國政府逮捕了很多外國間諜,包括向蘇聯出售資訊的安東尼沃克、向以色列出售弧光放電充氣管的凱利史密斯等。2010年美國陸軍一等兵切爾西曼寧向“維基解密”網站泄密事件,曾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國家機密洩露案。2013年,曼寧被軍事法庭判定違反《反間諜法》。但隨後的斯諾登揭露棱鏡計劃,更是在全球産生了巨大影響。申春平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反經濟間諜是美國反間諜的另一主要領域,1996年美國通過《經濟間諜法》。該法案的制定和實施顯示,美國把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放在同等位置。

  德國也有類似的反間諜法,如1986年頒布的《情報合作法》、《聯邦憲法保衛局法》等。2014年8月,在德國被美英安全和情報部門大規模監聽事件曝光後,德國制定了第一個《IT安全法》。另據德國《世界報》報道,針對美國對歐洲的大規模監聽,歐盟正在討論建立相關的反間諜法。

  為加大對間諜活動的打擊力度,俄羅斯也在修改相關法律。據《俄羅斯報》2012年11月15日報道,俄羅斯“國家秘密法修正案”正式生效,新法案擴大了“叛國罪”、“間諜罪”和“非法獲取國家機密罪”的界定範圍。按照俄聯邦安全局社會聯絡中心官員的説法,相關法律從1960年以來一直沒有修改過,外國間諜在俄羅斯活動猖獗,竊取俄國家機密,因此早前的法律已不適應當前的形勢,新法律有助於打擊外國間諜活動。

  日本2013年底通過的《特定秘密保護法》,從立法的目的看,也可以説是一部“準反間諜法”。

  反間諜法對間諜行為有明確的界定

  就此問題海外網(m.haiwainet.cn)還採訪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李偉研究員,李偉表示:

  首先,當前國際間諜活動嚴峻。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間諜行為都是一項隱蔽戰線的活動。間諜活動雖然表面看不到,但實際處於活躍狀態。其他國家也有從事反間諜活動,因此是一個廣泛的現象。

  其次,每個國家都從維護本國安全的角度對他國的間諜活動進行打擊,我國也會嚴懲。

  第三,間諜竊取他國情報,對間諜所屬國家有利,是違法活動。

  第四,中國反間諜法對間諜行為有著清晰的界定,不會發生不受約束的問題。

  第五,任何人如果明知故犯,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都觸犯了法律。

  最後,鼓勵公民舉報間諜行為,世界各國都有相關法律規定,是全面依法維護國家安全的舉措。

  從技術角度獎勵辦法可實施

  有外媒提出的從執法角度看,一般民眾並未受過相關訓練,辨識間諜不易,那麼獎勵辦法是否會難以實施呢?

  李偉指出,從技術上角度講,獎勵辦法能夠正常實施。民眾不是間諜行為最後的判定者。在民眾舉報了間諜後,需要國家反間諜判定機構,根據民眾提供的線索來判定被舉報人是否為間諜。在李偉看來,民眾有舉報間諜的權利,這並不是一個定性的權利,即使不知道是不是間諜,但民眾有權利和義務來舉報侵犯國家安全利益的行為。從技術的角度講,間諜不是由民眾來判別和下決定的。

  其實,《反間諜法》和《公民舉報間諜行為線索獎勵方法》的提出是時代的産物。兩者是在我國國家地位在國際上不斷提升,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對我國政治、軍事、文化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提出的。為了獲取情報,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千方百計滲透到我國各個領域,搜尋各種有價值的資訊,細緻入微地開展對華情報工作,對此中國必須加以因應。(整理/劉思悅)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