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人民時評:理解了停車難才好治停車亂

2017年04月14日 09:56: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型期的城市治理者,要勇敢面對治理中出現的弊端和病灶,也要真切分擔老百姓的現實壓力,科學規劃並靈活調整方案,才能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許多時代命題

  備受關注的《北京市機動車停車管理條例(草案送審稿)》開始公開徵求社會意見。在擬定的條例中,違法停放的機動車將被罰款和扣分“雙處罰”,引起廣大車主議論紛紛。

  絕大多數人並不反對為規範停車秩序而提高違法成本,犯難的是怕找不到合適的停車位。買車尚可以通過節流控制,停車卻只能就現有條件解決。不怕罰的總歸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不得不選擇遊擊隊員般的生活方式。亂停車可能會妨礙交通、阻礙急救、激化矛盾,沒有哪個人喜歡自找麻煩。

  公允地説,北京市對違法停車的整治不斷升級,也做了不少準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近兩年進行了詳細的停車位普查。北京市交通委負責人曾透露,今年一季度就能出底數,本市有多少個車位、還差多少、日夜間停車需求等數據都將心裏有數。基於摸底結果,“治病的藥方已經比較清晰了”,那就是停車有位、停車入位、停車付費、違停受罰。四項內容中,有足夠的停車位無疑是決定其他三項舉措療效的關鍵,需要政府部門多操點心,而後三個則需要停車人真正改變使用習慣。

  就治理思路來看,早一點把相關數據公開非常關鍵。截至目前,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已達571萬輛,而對於停車位的數量,根據一些媒體的梳理和推測,即使按照車輛數和車位數1:1來配比,大概也有四成到五成的缺口。備案停車位最多的朝陽居住區,也是平均3戶一個車位,最少的順義居住區則高達14戶一個車位;全北京只有石景山區首鋼地區和八大處地區為綠色(停車位充足區域)。事實上,一台車既要在居住區停放,也要在工作區停放,1:1的配比也許並不夠用。基於生活感受和媒體報道,當前的社會輿論普遍認為好好停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車位缺口有多大、分佈情況如何、市民停車習慣等關鍵資訊應迅速擺上桌面,引導全社會理解,一起來把問題想透、把對策弄準。

  治理是不斷改進的過程,消滅了老毛病,往往還有新問題。以前千方百計都沒禁住的黑摩的,逐漸被共用單車擠走了,可又滋生了人流量大的地區單車的佔地問題。這些年來,我們並不缺少解決停車難的技術創新和社會實踐,一些小區的錯峰停車、閒置辦公和商業車位的夜間開放、停車APP的整合引導等,都在緊張條件下改善了停車狀況。然而,類似的探索要深入和普及,還需要政府和社會公眾一起打好配合。有些新問題的解決,其實已經超出了交管部門的職能,需要多個部門在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共同努力。

  當然,規範市民的停車行為,也是繼續提升停車供給和服務的基礎。鋻於當前的緊張狀況,人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汽車與生活的關係。從歷史上看,當下的停車之難,其實是在還過去小汽車導向的城市發展規劃之債。小汽車數量迅猛增長的城市,必然要求越來越寬的路、越來越多的停車場、越來越短的紅燈時間,而當人們轉而追求“和諧宜居之都”、當城市老齡化日益成為現實、當土地使用已接近極限,對汽車加大約束也在所難免。在北京一些公交完備、自行車和步行方便的區域,汽車已經不再是一種剛需,而成為一種奢侈,甚至是一種累贅。

  轉型可能帶來諸多不便,但難以回避。十幾年前,有位學者參加推動公交優先發展的會議,市長只給他5分鐘時間發言,現在決策者則能夠聽一到兩個小時。轉型期的城市治理者,要勇敢面對治理中出現的弊端和病灶,也要真切分擔老百姓的現實壓力,科學規劃並靈活調整方案,才能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許多時代命題。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13日 05 版)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