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深刻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和構建路徑

2017年04月14日 15:1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議,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同志指出:“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植根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契合國際社會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共同願望,為各國共同應對眾多全球性挑戰指明瞭方向和路徑。我們要深刻把握其內涵和要求,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努力。

  促進各國利益高度融合

  習近平同志指出:“人類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這一重要論斷深刻表明,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只有超越零和博弈,實現利益上的共建共用,才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堅實基礎。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深刻影響著世界發展進程。在這一大趨勢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的程度空前加深。同時,世界各國也共同面臨一些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可以説,世界各國利益高度融合,呈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當前,經濟全球化在深入發展中也面臨一些問題,世界各國必須敢於擔當,勇於直面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積極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始終不會關閉,中國人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和“便車”。中國的這種擔當有力促進了各國利益的高度融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自由貿易風生水起,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激活了全球經濟的“一池春水”,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大量的資本、豐富的産品和寶貴的合作機會,為全球經濟、貿易、投資增長提供了重要動力,為構建互利共贏的全球價值鏈作出了突出貢獻。

  實踐證明,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目前,中國是全世界最大、增長最快的消費市場,是最被看好的投資目的地以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2016年,我國出境遊達到1.22億人次,對外直接投資1701億美元,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以自身經濟的增長維護了世界經濟的穩定,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年均30%以上。可以説,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與增長,帶動一大批國家共同發展,正是中國促進各國利益高度融合、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鮮明體現。

  推動多元文化交流交融

  習近平同志指出:“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裏,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文化是人們相互交流溝通的橋梁和紐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在尊重和維護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推動多元文化交流交融。

  文化交流交融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不同文化只有加強交流互鑒,才能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維護世界和平中繁榮發展。縱觀世界發展史,任何國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完全丟掉或擺脫自己的文化傳統,也很難接受外部強加的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世界文化發展之道是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基本價值取向,堅持交流互鑒,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化交流,推動人類文明永續發展。

  實踐證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文化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與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價值,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人類歷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互鑒、融合的宏偉畫卷。多樣帶來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産生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尊重文化發展的多樣性,推動不同文化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

  打造共同發展的平臺

  “倉廩實而知禮節”。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根本保障。習近平同志指出:“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理應平等參與決策、享受權利、履行義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味著世界各國都是平等發展、互相尊重的主體,必須超越單邊主義,實現共同發展。

  共同發展才是真發展,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中國的發展關鍵在於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這是一條在開放中謀求共同發展的道路。 比如,“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中國已同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支援和參與的意願,“一帶一路”的朋友圈正在迅速擴大,全球的關注度正在迅速提升。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中國同一大批國家的共同發展、聯動發展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平衡、更加穩定。

  實踐證明,只有發展才能保障各國人民的基本權利,滿足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嚮往。當前,要堅持公平發展,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使各國都能做世界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堅持開放發展,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實現共商、共建、共用,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國人民;堅持全面發展,讓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新形勢下,只有打造共同發展平臺,才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用的安全格局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習近平同志指出:“世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國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別國的動蕩之上,他國的威脅也可能成為本國的挑戰。鄰居出了問題,不能光想著紮好自家籬笆,而應該去幫一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共同治理,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用的安全格局。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最好的營養劑和清醒劑,歷史一再説明國家和則世界安、國家鬥則世界亂的道理。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以及之後延續40餘年的冷戰,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極大損害,教訓慘痛而深刻。歷史啟示我們,國家之間要平等相待、唇齒相依,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不搞唯我獨尊、強買強賣的霸道,理性管控矛盾分歧;不隨意推動矛盾升級,不恣意破壞國際法治,不任性打開潘多拉的魔盒;堅持“並育而不相害”,建立同呼吸、共命運的安全夥伴關係,超越“修昔底德陷阱”,致力於把深海、極地、外空、網際網路等領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競技場。

  實踐證明,安全應當是普遍、平等和包容的,各國都有平等參與地區乃至世界安全事務的權利,也都有維護世界安全的責任,理應把世界多樣性和各國差異性轉化為促進世界安全合作的活力和動力。當今世界,安全問題極為複雜,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世界各國應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觀念,通盤考慮世界安全問題的歷史經緯和現實狀況,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協調推進世界安全治理;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著眼各國共同安全利益,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加快建設安全共同體。

  建立合作共贏的夥伴關係

  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裏,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裏,利益交融、安危與共,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包打天下,合作共贏是必然選擇。各國堅持合作共贏,建設合作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人類通過合作解決利益分歧所取得的成功經驗表明,合作已成為世界各國的理性選擇。與世界各國建立了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合作關係的中國,堅持“合作是實現利益唯一正確選擇”的信念,倡導並積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致力於推動國家間合作關係的昇華。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陰雲未散,局部戰亂衝突時有發生,恐怖主義、難民危機、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面對這些問題,如果扯起保護主義旗幟,奉行狹隘的自我保護策略,各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必然導致矛盾厚積、危機加深,最終危及世界和平發展大局。

  實踐證明,只要世界各國高舉合作共贏的大旗,秉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共贏思維,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其他國家的發展訴求,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就能在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的基礎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為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秘書長)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