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北京晨報:共用單車治不了大城市病

2017年03月24日 08:11:00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原標題:共用單車治不了大城市病

  共用單車的火爆已經超出了經濟現象這一領域,延展向了社會各個領域的話題討論。

  有人説,共用單車解決了城市交通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其實,這並不是解決而是一種補救。因為,如果城市規劃的科學合理一些,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並不需要靠共用單車解決,但是,很遺憾我們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和汽車交通都沒有,也幾乎不可能做到科學合理的規劃,因為這裡面的歷史因素和利益糾葛實在太難突破了,所以,才有了那麼多的不合理,也才有了共用單車存在並且火爆的理由。

  曾經火爆一時的滴滴優步網約車大戰,與現在正在如火如荼的共用單車大戰如出一轍,儘管背後都是資本的角逐,但挂在嘴上的理由都是解決民生問題,幫助百姓出行,治理大城市病這樣的漂亮語匯,令每天奔波勞苦的人們有了一絲心理安慰,更加認同這樣的分享經濟給自己帶來的方便和實惠。

  但是,如果現在再去看網約車,似乎也沒有那麼令人神往了,約車的補貼沒有了,約車的等待時間變長了,約車與打車的差距沒有那麼明顯了,人們對網約車的新鮮感也消散了,交通的成本和時間似乎也沒有多麼大的變化了。大城市病還在那裏,沒有多少改善。

  現在的共用單車也是如此。除了新鮮感還存在一些,其他似乎也沒有多少變化,像國貿這樣的共用單車大戰的主戰場,五顏六色的共用單車鋪天蓋地霸佔了本來就不寬的人行道,把行人和排隊等公交的人擠壓得摩肩接踵,如此是治了城市病還是添了新毛病呢?恐怕共用單車的經營者們也無法回答了。

  不過共用單車的興起,讓久居京城的人有了另一個意外之喜,那就是發現自己還是可以靠人力解決一部分交通問題的。自行車不是解決一公里的交通問題,而是三公里以內的交通。習慣於開車和騎電動車的人們忽然發現自己還有能力蹬一蹬單車,鍛鍊一下身體,把出行的選擇放得更寬,內心深處也有了一絲懷舊的味道,這些可能會有助於幫助減少人們的焦慮感,這似乎也是共用單車比網約車可愛的原因吧。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