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什麼叫“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2017年03月22日 08:56:00  來源:學習小組
字號:    

360截圖20170321064724510.jpg

  【學習小組按】

  面對房地産市場存在的問題,習近平曾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20日《學習時報》刊登文章《建立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學習小組推薦閱讀(略有刪節)。

  ---------------------------------

  ★建立長效機制,促進房市穩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充分考慮到房地産市場特點,緊緊把握“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深入研究短期和長期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和基礎性制度安排。按此要求,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既要完善短期調控政策,又要進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在基礎性和支撐性制度建設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構建“四梁八柱”,真正建立長效機制。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住房既具有商品屬性和經濟功能,更具有民生屬性和社會功能。過分強調住房的商品屬性和經濟功能,投資住房被認為是致富的快捷方式,演變成少數人牟利的工具,這不僅造成正常的住房供需關係被扭曲,更令房地産業偏離了解決人們居住難題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方向。因此,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建立健全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值大

  在一段時間裏,房價上漲過快,已達到中等收入家庭無力承擔的地步,擁有商品住房對低收入家庭更是遙不可及,這同住房改革的初衷嚴重背離。按照國際通行標準,房價收入比在3—6倍之間為合理。2006年,我國平均房價收入比為6.7,同國際平均水準接近。到2015年,剔出可售型保障性住房後,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均值為10.2,其中排在前三位的為深圳27.7、上海20.8、北京18.1。相比之下,紐約8左右,東京10左右,倫敦12左右,房價收入比遠低於我國。

  ★房地産調控容易在需求側形成抑制結果

  自2016年10月新一輪房地産調控採取因地制宜、分城施策以來,一、二線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暫時控制,三、四線城市去庫存進程在加快,但“少數城市熱、多數城市冷”的房地産市場結構性過剩局面並未根本改觀。房地産調控容易在需求側形成抑制結果,但也會將潛在需求推遲和聚集。另外,未來20年內我國老年撫養比將上升一倍左右。根據國際經驗,人口撫養比的這種長期上升趨勢將一定程度上導致住房剛性需求下降。

  ★正確應對“四種需求”,讓住房回歸居住本性

  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在因城施策的基礎上,要從土地、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既符合中國國情又符合房地産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要堅持保障基本性需求、支援改善性需求、抑制投資性需求、打擊投機性需求的主線,調整房地産業定位,既要重視房地産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要防止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房地産業,讓住房回歸居住本性。

  ★三大調控措施,保障市場平穩

  房地産投資和消費要適度,要同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相協調,需適時採取必要調控措施,防止市場過熱或過冷。改革財政體制,重塑土地出讓和相關稅費收入在財政支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切斷土地收益同地方政府預算外財政來源的緊密聯繫,逐步完成土地出讓和稅費收繳由創收工具向市場調控手段轉變。深化保障房制度改革,系統設計住房保障制度框架,包括保障水準、保障方式、用地供應方式、資金籌措、建設運營、監督管理制度等,做到應保盡保、需保適保。制定貸款、擔保、稅費等住宅消費政策,增強低收入人群融資和支付能力,並做好住房保障制度同住房公積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保險、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和體系的配套銜接。

  ★四大政策手段,保障供給充裕

  此外,還要改革住房供地和開發建設制度,打破住房開發的壟斷,形成政府、集體組織、開發公司、住房合作社和業主自己開發相互競爭的多元開發格局。儘快落實城市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同新增建設用地掛鉤的政策,堅持增量供給和存量挖潛相結合,提高存量用地使用比例。創新住房金融制度,支撐起住有所居。加強日常監管,促進新建商品住房市場、二手房市場、租賃市場共同發展。(作者:馬濤)

  來源:學習小組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