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光明日報:兩會演繹好文風

2017年03月07日 11:05: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兩會演繹好文風

  “1947年,延安洛川是陜北出名的窮縣,一位叫李新安的農民到河南引進了蘋果苗,種植了10年後,李新安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半個多世紀以前的這個創舉,讓蘋果成了今天陜北農民的‘搖錢樹’。”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當提到“精準扶貧”時,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為記者們講述了“洛川蘋果”的故事。記者出身,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任職多年,經驗豐富的王國慶,把政協的工作以生動的故事講述出來,讓大家聽得懂,聽得進去,也為記者采寫鮮活的報道創造了良好條件。

  在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更是看到了良好的文風所詮釋出的紮實的工作作風:既有“藍天保衛戰”“海綿城市”“河長制”這樣形象生動的概念,也有“民生是為政之要,必須時刻放在心頭、扛在肩上”“給幹事者鼓勁,為擔當者撐腰”這樣言簡意賅、提氣務實的表述,還有“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這樣具體入微、切實可行的措施。可以説,凝練、親和的文風特點,精準而全面地展示了黨和政府一年來的工作實效,以及未來目標。

  同樣,在記者扎堆採訪的“部長通道”上,一位位接受採訪的部長都用平實的話語、誠懇的態度,向人民彙報,向群眾表態:“我知道大家都關心民航航班正常率,對於航班晚點問題,我以前不滿意,現在也不滿意。但是我們在努力改。”“我也相信有一天外國人到中國旅遊,買中國的奶。”

  兩會是中國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濃墨書寫國家命題大文章,匯集民意講述中國故事,闡發全球關注的中國經驗,都需要改文風,樹新風。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體現群眾觀點,體現國情意識,體現文化自信,我們的傳播也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可以説,民意匯聚的兩會是演繹好作風好文風好會風的最好平臺。

  文風不是小事。文風背後是思想,文風體現黨風。文風關乎黨的形象,關乎黨群關係,關乎事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風問題,將大力糾正不良文風、積極倡導優良文風,作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一項重要任務來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切實改進文風,多次重提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關於優良文風的主張,強調最要反對的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八股文,要防止和克服那種“穿靴戴帽”、空泛議論、堆砌材料、套話連串、“大而全”等弊病,形成“短、實、新”的好文風。

  立言者,必先立身。兩會代表委員要有聯繫實際的學風,言之有物的文風,求真務實的作風,就必須在平時注重學習積累,掌握黨的最新路線方針政策,同時深入群眾,搞好調查研究,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建議和要求,形成建設性的提案議案。這是履行職責建言獻策的前提,也是擁有良好作風、文風的關鍵。

  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俊爽,則文風清焉。好文風是在基層走出來的,好文風是用故事講出來的,好文風是下功夫學出來的。我們相信,本次兩會必將書寫出文風質樸、精彩紛呈的時代美文。我們也相信,在一以貫之的倡導下,全社會必將形成短、實、新的新文風。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