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誠信麵館”是信任換誠信的“範本”

2017年03月07日 09:14:00  來源:四川線上-天府評論
字號:    

  “老闆,我的二兩面6元,我放10元找4元。”3月5日早晨,眉山市仁壽縣龍正鎮的一家麵館門口,一位顧客邊説邊把一張10元面值的鈔票放到灶臺上一個盒裏,然後拿回4元。

  源於人手不夠等原因,2002年,仁壽人劉霞和丈夫朱五星在眉山市仁壽縣龍正鎮街上開起了這樣一家“沒有收銀員、顧客自助給錢”的誠信麵館。如此15年來,對於到底掙了多少錢,劉霞笑著説,“一天掙了好多錢我們沒有細算過,但反正肯定是賺了,我們住的房子,就是賣面掙的。”(3月6日《成都商報》)

  “沒有收銀員、顧客自助給錢”的麵館,15年以來,只有三次收到過假錢,很少收到過殘幣,這樣的麵館的確配稱“誠信麵館”。“誠信麵館”最初是由於人手不夠,才讓顧客自助給錢,後來也就成為常態了。這樣的“誠信麵館”雖然在複製方面會有一定的難度,但卻值得探究。

  “誠信麵館”其實是信任換誠信的“範本”。“誠信麵館”之所以能夠走得如此之遠,是因為首先,老闆誠信。老闆賣的是面,賣的更是“誠信”,賣面雖然是小生意,但如果不誠信,不精益求精,恐怕很難有紅火的生意,自然也沒有“誠信麵館”這個牌子,老闆不欺客,不短斤少兩,不亂漲價,將賣面當作“事業”來做,自然贏得了許多“回頭客”,在顧客心中有了“口碑”,獲得了顧客的認同,才有“誠信麵館”,這恰恰是“誠信麵館”的前提條件,如果老闆不誠信,不善待顧客,顧客何必善待老闆?

  其次,老闆信任顧客,相信顧客。報道中提到幾個例子。一位20多歲的年輕人吃完面一摸口袋,忘了帶錢,他朝朱五星不好意思一笑,説下次補上。沒問面錢是多少,也沒問小夥子是哪人,什麼時候來補錢,朱五星頭也沒回:“要得哈。”朱五星説,“有一次一批幫忙摘水果的工人在我這裡吃了11碗麵,70多元,走時忘了給錢,我也沒有去追,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專程把錢送來了,連聲道謝。”如此信任顧客,顧客如何不以信任報答?

  再次,顧客以誠信回報老闆。真如幾位食客所説:“朱老闆信得過大家,我們也不能壞了朱老闆的規矩。”將心比心,面對別人的信任,唯有以誠信回報,這是每一個都會有的做法。

  “誠信麵館”在生活中自然只能是個別,畢竟在我們的社會中,很少有做生意的敢如此大膽放心和信任顧客,而顧客形形色色,無法保證每一個人都是誠信的,但即便是如此,卻無妨大膽實踐。當然,老闆也不是故意要測試誠信,只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才成就了“誠信麵館”。可這樣的“誠信麵館”卻值得我們思考。對此,我們不必一概地否認“誠信麵館”沒有複製意義,也不能想當然地想要多方複製,這兩種想法均不太現實,也不符合生活實際的邏輯。在我看來,“誠信麵館”最具有複製意義的不是再開幾間“誠信麵館”,而是以信任換誠信。不管在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該缺失誠信,我們也不能丟掉最起碼的信任。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最為基本的信任都沒有了,特別是當騙子肆虐的時候,特別是我們曾經被騙過時,似乎再也難以相信別人了,即便是警察的來電,也會將其歸入騙子。不和陌生人説話,固然具備了最基本的防範之戒心,但如果一概如此對待,也無疑也是對社會的傷害。

  “誠信麵館”是信任換誠信的“範本”,我們在“誠信麵館”裏不會丟誠信,不會丟信任,那麼在麵館之外呢?同樣也該是如此。(作者係天府評論新聞觀察員)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