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把英語弄成“選修課”就萬事大吉了?

2017年03月07日 09:13:00  來源:四川線上-天府評論
字號:    

  最近有多家媒體報道,“如果按照每天8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來計算,在一個孩子最美好的10年時光裏,竟然將近五分之一(18.13%)的時間都花在了英語學習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宇華教育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光宇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把中小學生的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將英語學科從高考必考學科改為選考,從中小學生必修課改為選修課,提升學習效率,減輕學習負擔。據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孩子一年為英語必修課要消耗掉1637.8億元,中國人每年學英語消耗掉的錢至少能投資0.8個三峽、發射204個神舟航太飛船。

  就拿所謂時間或花費多,就想把延續了才幾十年的英語必修課取消改為選修課,這個主意夠奇葩!英語到底該不該學和考?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不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有N種答案。社會上總有一種“神論”,認為英語該走下神壇了,如今不再需要英語了。以筆者教了三十多年英語的經驗來看,這種説法很不靠譜。對不同學生,不同階段,不同目的等,就該對英語有不同要求。而目前中國人對英語的狂熱學習甚至崇拜,不是英語自身的問題,而是各類政策瞎指揮的結果。

  眾所週知,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第二語言),也是許多國家的官方語言。英語也是全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學等領域最通用的國際語言。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英語的霸主地位更加牢固。簡言之,英語是世界第一語言,不掌握英語,就無法與域外溝通。全球化趨勢下,不學英語寸步難行。在我們的母語還沒有成為國際語言之前,學英語絕對必要。可讓誰去學呢?幼兒園的孩子首先要學好自己的母語漢語;幼兒園也缺乏合格師資。小學生可以學一點,但別以英語為主課。初中生打一點英語基礎,而高中生應該學更多。到了大學階段,如果想與外界交流,不掌握英語根本無法做到。那麼作為選修課,就無法打好英語基礎。如果想當高端人才,必須掌握英語。

  把英語變成選修課,看似十分不理智,至少沒有考慮全局;快速弱化英語的地位也是逆世界潮流,缺乏國際視野的淺見。學英語不僅是學語言,還有語言背後對世界的了解。有人説,學生負擔重是因為英語,這板子是打錯了地方。事實上,除了英語,其他必修課也同樣給學生造成了課業負擔重。巧合的是,就在中國給英語降溫的同時,我們的近鄰日本和韓國卻在一致給英語升溫:日本將本國小學生英語開課時間由5年級調低至3年級;韓國已經增大英語在高考中的權重。

  如今,中國已經與世界深度融合,這是“我中也有你、你中有我”的問題,經濟、貿易、科技、教育、國防等等,要與國際接軌沒有世界通用語怎麼可能?如今中國逐漸強大了,但還沒有強大到連世界上的通用語都要“選修”的程度。如果我們的漢語也強大到世界各國人民必學的程度,那還學什麼英語!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什麼時候漢語成了真正的國際語言,英語別説作為選修課,就是不學了都行。

  可見,李光宇的這個建議很不靠譜,也是目前短淺,只會算小賬的體現。代表委員肩負著全國人民的重托,人民給的權力就要把它使用好,而不是信口開河。看看近些年兩會的某些議案或建議吧:窮人二胎指標轉讓富人、老婆做家務發工資、取締網吧、把“掃黃”改為“掃色”、讓農民工開墾邊疆……不是明顯違反法律,就是歧視弱者,人為製造不公,要不就是不切合實際,離譜離得沒邊了。兩會的建議或提案都非常嚴肅,該是經過精心調研和認真思考後才能提出,不是一拍腦袋就能行的,因為它們都是涉及國計民生的大事,來不得半點娛樂和戲説。代表也好,委員也罷,請把提案或建言弄得再靠點譜吧。(作者係四川線上特約網評員)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