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人民日報紅船觀瀾:正確看待“二線”幹部的“退”

2017年02月14日 13:37:28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每逢地方換屆,總會有的同志走上領導崗位,有的同志調動工作崗位,也有一些同志因身體、年齡等原因離開領導崗位,退居“二線”。多數領導幹部講黨性、顧大局、守紀律,能夠正確對待個人的“進退留轉”,自覺服從組織安排。但現實中,也有少數幹部,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職務變動,退居“二線”後心態失衡,出現消極、抵觸情緒,甚至違反組織紀律。

  有上就有下、有進就有退。有的幹部在領導崗位上幹了兩屆,十分清楚換屆時自己的“帽子”可能會動,於是,在“反正也提拔不了”的意念驅使下,被動應付工作,把本該完成的事拖著不辦、把任內的活交給後來者,玩“擊鼓傳花”的遊戲;有的幹部本來一貫工作積極,退居“二線”後心想“船到碼頭車到站,工作好壞不顯眼”,形象不注意了、工作也隨便了,辦公室常常唱起“空城計”,卻沉迷于“麻雀臺上論英雄,杯光酒影見高低”;還有一些幹部大半輩子廉潔從政,但年齡一大,自感提拔無望,便放鬆了對自身的紀律要求,甚至不講公德講私情、不講原則講變通,心懷“辛苦了大半輩子,不能就這樣雁去無留聲”,結果拿了不該拿的東西、接了不該接的人情,以致晚節不保。

  我們黨的歷史上有很多正反兩面“鏡子”。很多黨員幹部退居“二線”後工作熱情不減,工作態度不變,一如既往地發光發熱,甚至退休後也是如此。楊善洲退休後還造出了萬畝森林,為社會創造了上億元的物質財富,也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與此相對,也有少數領導幹部退居“二線”後心不甘、情不願,退居“二線”前夕突擊提拔“自己人”,為自己“留後路”,還有極少數領導幹部瘋狂斂財、給後任班子設阻。這些表現,根子還是黨性不純,甚至原本就黨性缺失。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