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四重因素衝擊國際金融市場(經濟透視)

2016年11月23日 17:01:12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美元、黃金等避險資産價格上漲,發達國家債市顯著下行、股市震蕩後創出新高,新興市場國家貨幣面臨較大貶值壓力。

  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原因之一,是近期國際範圍內“黑天鵝”事件頻發,如英國首相的“硬脫歐”論調等,由於出乎市場預期,投資者無所適從,進而傾向於增持避險資産。在面臨未預期到的負面衝擊時,投資者通常會增持美元、黃金等避險資産,減持大宗商品、新興市場貨幣等風險資産,從而對金融市場造成了衝擊。

  原因之二是投資者對美國經濟中長期前景的預期變化,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顯著上升、市場價值顯著下降。眾所週知,過去幾年是發達國家國債市場的大牛市。對安全資産的追逐以及通脹預期的下降,將發達國家國債利率推至歷史最低水準。在本輪調整發生前,德國、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跌至零以下,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不到1%,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僅為1.5%左右。一方面,近期美國經濟表現強勁,市場對12月美聯儲加息預期增強,在一定程度上對長端利率債形成壓力;另一方面,特朗普勝選之後表示要推出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此舉提振了市場對美國通脹的預期,從而直接推高了美國長期國債利率。近期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已經上升至2.2%左右。

  原因之三是美元指數近期顯著走強。近期美國宏觀經濟數據表現強勁、市場強烈預期今年12月份美聯儲將加息,市場甚至開始顯著增加美元在2017年與2018年加息次數的預期。對未來美國通脹中樞水準上升以及美聯儲加息步伐加快的預期,推動了近期美元指數破百。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元指數有望在100左右的水準上盤整較長時間,此舉給包括人民幣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帶來了較大壓力。

  原因之四是市場情緒轉變與流動性推動發達國家股市在震蕩中不斷創出新高。儘管全球經濟增長依然面臨長期性停滯的困擾,但受到美國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的推動、未來美國可能顯著下調企業稅負預期,以及債市與商品市場流出的流動性的推動,目前美國與英國的股市均創出歷史新高。不過,考慮到目前美、英股市估值已經不低,且未來基本面因素可能惡化,兩國股市目前的牛市行情很難持續。那種認為美國股市“目前正處在30年大牛市開端”的看法,恐怕過於樂觀。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23日 22 版)

下一頁【延伸閱讀:建設自主監管規則 參與全球金融治理】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