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光明日報:荒誕外殼裝現實內核

2016年11月22日 18:02:46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荒誕外殼裝現實內核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講述了“一個女刁民的告狀故事”,説這個被稱為潘金蓮的李雪蓮為“刁民”,可謂出於“公正立場”——你自己搞假離婚,你老公趁機把你甩了,是自作自受;你要“討説法”,那是你和你老公的事,關別人何事?你倒好,居然一級一級地上告,把市長、縣長、院長一個個拉下馬……這在現實中可能嗎?可這又似乎處處透著真實。這就是荒誕現實主義的魅力。

  用荒誕的外殼裝現實的內核,這是四兩撥千斤的智慧。從北京到縣城,這樣的場面多難寫?然而一個李雪蓮,把上上下下的行政系統都串起來了,並且有了極其生動的呈現。尤為高明的是,電影中的幹部沒有一個是貪官,都辛辛苦苦、兢兢業業,都想息事寧人、安定團結,然而不斷“好心辦壞事”,硬是沒能準確理解李雪蓮的真正用意,於是一次次坐失良機,把她逼上告狀之路。

  編導真的是把李雪蓮當主角來描寫嗎?未必,她只是一根線,不斷拉扯出中國社會的眾生相。為了一個“農村婦女”的告狀,從政府到法院到警方,動用了多少人力物力,卻還是做的無用功,這是為什麼?因為所有人都是政績思維、維穩思維,卻唯獨不能理解一個簡單村婦的簡單心思:她只是要一個説法,不是“法律的説法”,而是“人情的説法”,即便受騙認栽也行,但得讓她咽下這口氣,而現實卻是處處跟她作對,讓她的惡氣越發濃烈。

  就是為了這口氣,她像當年的秋菊一樣上路了,不惜胡攪蠻纏,不惜委身以報,一切為了讓那個“前夫畜生”承認假離婚的事實,為達此目的,她要將所有阻攔她揭露真相的攔路石都搬掉。然而最終傳來的“前夫車禍身亡”的噩耗,頓時讓她失卻了方向,告狀也就無以為繼。

  這個戲劇性的細節在影片中被編導進行了深入闡釋,他們通過劇中人物問道:如果那個“前夫”沒有車禍身亡呢?是不是告狀將沒完沒了?這是一種沉默的點題:在目前機制下,各級幹部該怎樣準確讀解李雪蓮的訴求?李雪蓮的訴求很大嗎?她的心理需求很深奧嗎?當法律之路走不通後,難道就沒有其他機制可以説服、平衡、舒緩嗎?為什麼所有人都“讀不懂”她是在呼喚人情關懷和尋找心理寄託呢?

  社會矛盾是如何發生的?人際關係是如何協調的?公權力是如何運作的?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重大命題”。編導用荒誕的“刁民告狀”的套子,將這些重大命題裹進人物塑造和情節推進中,引發觀眾在笑聲中思索,顯示了以小博大的高超智慧。這對於長期遠離“批判現實主義”傳統的中國電影而言,不啻為“補鈣之作”,值得點讚。而電影在藝術形式上採用“忽圓、忽方、忽寬屏”的視覺效果,同樣是出於審美和推演故事的雙重考慮——“月洞”能別具一格地有效展示鄉村之美;當場景換成了北京,圓形也就換成了方形;當一切“正常”了,螢幕也正常了。如此一來,這個現實而又荒誕的故事也就有了更具象化的輪廓。

  (作者係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