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萬物相聯”需植入安全基因

2016年11月09日 09:58:2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當數十億人的生活和日常設備緊密連接,是力量的凝聚,還是風險的疊加?這取決於我們能否有效應對潛在威脅

  打開冰箱、洗衣機時,卻聽到陌生人的告白——在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駭客”男主角用這樣的方式向女友表白,讓“全世界”聽到了自己的愛。電影中的橋段浪漫動人,但如果在現實中,自家電器被別人控制,興許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近日,美國遭遇大規模網路攻擊,包括推特、亞馬遜、華爾街日報等在內的眾多網站集體“掉線”。在這場被稱為“史上最嚴重的DDoS攻擊”中,駭客通過控制大量物聯網設備發送垃圾數據處理請求,最終使目標伺服器難以負荷而癱瘓。無獨有偶,新加坡電信公司星和也在此後幾天連續兩次“遭黑”。駭客所用手段,與造成美國網路癱瘓的方式極為相似。平日裏那些看似無害的網路攝像頭、路由器,甚至智慧冰箱、烤箱等,正在成為網路攻擊的“武器”和“幫兇”。

  據相關機構估算,現在全球已有約50億接入物聯網的設備,未來幾年還會數以十億計地增長。系統的龐大,無形中增加了物聯網的安全風險系數;而物聯網設備本身的安全漏洞,如密碼密碼強度弱、缺乏完善的安全防護手段等,也讓其更易成為被攻擊的對象,有網路專家甚至將物聯網戲稱為“攻擊目標之網”。

  “智慧芭比娃娃,都有可能是這條殺傷鏈的一部分。”有安全公司負責人曾公開表達對物聯網安全的質疑。其實,在此次美國網路癱瘓事故之前,物聯網已經頻現“紅燈”。2014年,美國俄亥俄州一名駭客在夜間入侵聯網的嬰兒監視器,對著10個月大的嬰兒又喊又叫;今年3月,烏克蘭一電力公司被駭客攻擊,導致140萬居民家中突然停電;而在今年9月,一名美國記者因報道有償提供DDoS攻擊的行為,其個人網站成為大規模DDoS攻擊的目標,最終只能下線……不僅僅是資訊洩露、隱私曝光,物聯網一旦被駭客入侵,還有可能造成物理設施的破壞,甚至威脅到人的生命、財産安全。物聯網,還是“勿聯網”?如果無法建立有效的“全流程”屏障,恐怕類似的事情還會再次出現。

  有人曾把物聯網比作是五官功能的延伸,它將使我們具有“更透徹的感知能力,更全面的認識能力,更為智慧的處理能力”。事實上,物聯網概念自出現以來,就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甚至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無論是美國的智慧城市計劃,還是歐盟的物聯網創新聯盟,抑或是日本的智慧雲戰略,其實質都是在佈局物聯網發展的大棋。“物聯網及其技術是我們的未來”,做好設備的“防疫”措施,切實增強網路的安全防禦能力,正是推動物聯網從概念走向應用的最重要保障。

  1995年,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一書中,首次描繪物聯網的應用場景:“不久的將來,會有這麼一天……你不會忘記帶走遺留在辦公室或教室裏的網路連接用品,它將不僅僅是你隨身攜帶的一個小物件,或你購買的一個用具,而是你進入一個新的、媒介生活方式的通行證。”當數十億人的生活和日常設備緊密連接,是力量的凝聚,還是風險的疊加?這取決於我們能否有效應對潛在威脅。給“裸奔”的智慧設備植入更多安全基因,“萬物相聯”的美好願景,才能由夢想照進現實。(張 凡)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