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在行動系列報道之一:黃土地上唱新歌——革命老區陜北延川脫貧攻堅見聞

2016年10月13日 14:28:51  來源:地區經濟司
字號:    

  編者按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為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老區脫貧攻堅工作擺在了突出重要位置。2015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援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對老區開發建設和脫貧攻堅進行部署。在國家發改委地區司的指導和推動下,各地主動作為,探索形成了一批脫貧攻堅的好做法好經驗。本報從今天起推出“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在行動”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現在來村裏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外出務工的人都回來了。我在村裏開著這個小店,對象在村裏也幹上了環衛管理人員,離家近了照顧孩子也方便了!”陜西延川縣梁家河村史館旁創新小吃坊老闆王彩虹高興地説。

  日前,記者隨全國三教辦組織的中央和部分行業新聞采編人員延安行活動,來到中國革命史上陜北第一支紅軍遊擊隊的誕生地——延川。與印象中“山大溝深”的陜北農村相比,這裡山上的植被鬱鬱蔥蔥,山下窯洞錯落有致,馬路寬敞乾淨。作為傳統的農業縣和國家級貧困縣,延川近年來通過發展旅遊業、現代農業等舉措,讓革命老區重新煥發了新生機。

  從“山大溝深”到“旅遊勝地”

  知青淤地壩、知青井、知青舊居……上世紀六七十年代,3000多名來自北京的知青到達延川的梁家河村開始了最初的“紅色之旅”。梁家河聯合村支部書記石春陽介紹説,“當年來插隊的知青們帶領農民積極改善農業生産生活條件,不但修通了道路,還開辦了鐵業社、磨面房等,與我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去年以來,梁家河村借助國家大力扶持貧困地區發展鄉村旅遊的機遇,結合延川縣的紅色記憶與知青文化,相繼打造了知青文化體驗園、村史館、耕作園、農家樂、採摘園等一系列旅遊項目,實現了“華麗轉身”。如今,梁家河村已成為延安幹部培訓學院培訓基地、港澳青少年學習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愛國培訓實踐基地,前來學習培訓的團體絡繹不絕。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