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母親節,不應只在朋友圈當孝子

2016年05月10日 15:32: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朋友圈裏的孝子固然不該受到批評,但只在朋友圈裏做孝子是遠遠不夠的。愛媽媽,就大膽地説出來,用自己的行動去表達。

  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日是母親節,朋友圈被各種“祝福母親”“我愛媽媽”刷屏。對於在網上刷屏對媽媽表達愛的行為,有網友支援也有人質疑。有的人將其看成一場秀,有的人則點讚稱“跟父母表白不該被嘲笑”。網友笑稱,這年頭,“最孝順”的都在朋友圈裏。

  母親節在朋友圈開啟“刷屏”模式,人人爭相在網上向母親表達愛心,這場景確實讓人印象深刻。有人調侃説,“今天好像見家長一樣,在朋友圈裏把很多人的老媽都見了一遍”。也有人吐槽,“朋友圈裏孝子一大堆,可惜很大一部分媽媽不會上網,也不用朋友圈,還不如打個電話回家實際點。”但在筆者看來,一味地嘲諷“朋友圈裏的孝順”,從中獲取一種道德優越感,這一邏輯本身經不起推敲。

  一方面,網際網路和朋友圈早已佔據我們的生活,別説母親節這樣的“大事”,吃個飯、化個粧、買個包都要自拍曬一曬簡直已是圈裏的標配。母親節“曬媽”又有何不可?這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反倒是為了不曬而不曬更覺得刻意。因此,不必因為網路空間的虛擬特性,而先入為主地矮化在朋友圈上“曬媽”的行為。

  另一方面,國人在感情表達方面一向非常內斂,這是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社會習俗所決定的。很多人之所以要在網上向媽媽表達感恩之情,主要是因為面對面説不出口,甚至産生“尷尬”“肉麻”的感覺。這不是不愛母親,而是因為不習慣在公開場合、現實生活中表達的習慣所致。況且,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在母親節當天和媽媽團聚,通過網路説出自己的心聲,完全可以理解。

  恐怕真正遭人反感的是平時對母親不怎麼樣,或者是在現實生活中並不重視這個節日,而只是為了“應節”或者跟風,專門秀給朋友來刷存在感的人。與其説這是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愛,不如説是為了營造一個“有孝心”的個人形象。網上一個樣,現實中另外一個樣,這樣的“表演型人格”才真正值得警惕。比如有網友吐槽,“看到了朋友圈遮罩父母的人發了母親節快樂,原來你這麼有‘孝心’。”歸根結底,是不是孝子、對母親是否是“真愛”,主要還是看行動,跟朋友圈裏發不發“母親節快樂”並沒有太大關聯。誠然,很多母親也會上網,在網上看到了子女的祝福也會高興,但這份幸福感可能遠遠不如給母親打個電話讓她聽聽聲音、關掉手機帶母親出門玩玩、親手為母親做一頓飯,或者送出一份心意滿滿的禮物更加受用。朋友圈裏的孝子固然不該受到批評,但只在朋友圈裏做孝子是遠遠不夠的。愛媽媽,就大膽地説出來,用自己的行動去表達,動動手指發朋友圈,永遠也無法讓母親體會到自己的用心。

  眼下,朋友圈等社交網路讓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有流於表面的趨勢。不止是母親節曬媽,最恩愛的夫妻、最乖巧的孩子、最舒適的生活、最漂亮的風景,越來越多看起來美好的事物,都實則是個人精心營造的“公關形象”而展示在朋友圈裏供認識的不認識的欣賞、羨慕。須知,無論技術如何發展,社交網路永遠不可能完全替代真正的現實生活,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傳遞、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社交網路可以成為我們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切忌成為生活的全部。不要只做朋友圈裏的孝子,更不可“活在朋友圈”裏,模糊了誰是主誰是次,誰是真誰是幻。(張 漲)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