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在母親節當“朋友圈孝子”

時間:2015-05-12 10: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母親節這天,有媒體推出“母親節給媽媽的話”全媒體街訪,現場採訪普通市民,請他們給自己的母親打一個電話,説一句“我愛你”。不少網友的朋友圈幾乎被母親節的狀態刷屏,除了曬照片示愛之外,也有網友調侃:“在這裡跟媽媽説愛你,你確定你媽知道嗎?”還有網友搖身一變成預言師:“我掐指一算,今天的朋友圈將出現一大撥孝子。”(《重慶晨報》5月10日)

  在朋友圈裏表達對母親的愛,很多上了年紀的母親確實真的未必知道,因為不少中老年女性壓根兒就沒開通微信。但網友在微信上表達愛,並非一定就是作秀,正如一名網友所説的,不是想讓別人覺得自己孝順,而是自己真的不好意思當著媽媽的面説,“在微信上表達了,感覺心裏舒服些。”這名網友還對一些朋友的做法無法理解:自己身邊有些朋友,朋友圈明明遮罩了母親,還非要在朋友圈發一些表白。這有什麼“無法理解”的?你自己不就是這樣做的嗎?

  最近這幾年,每逢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到來時,總有一些社會學專家及媒體呼籲,鼓勵公眾把對父母的愛勇敢地喊出來。這實在有些強人所難,因為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父母對成年子女的愛一般不會挂在嘴邊,而子女對父母的愛同樣羞于當面表達,這是典型的“愛你在心口難開”。不像在西方社會,一句“I LOVE YOU”隨時都可以喊出來,顯得自然而然,毫無違和感。

  正因為中國有這樣的文化傳統,所以當有子女在母親節到來時鼓起勇氣對母親説“我愛你”之際,作為母親反而可能有些不習慣和不適應。重慶的大三學生段佳欣就碰到了這種情形,她媽媽的回答出乎所有人預料:“我以為你沒得錢了,正準備要給你打錢。”這種“雞同鴨講”的尷尬讓人感到了東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至於一些大學生看了段佳欣那段視頻後感到慚愧並眼睛濕潤,有的甚至淚流滿面,那倒不是説明瞭母親節公開表達的必要,而是説明平時子女與父母之間交流上的欠缺——除了要生活費,平時基本上不打電話。

  這正是需要我們關注之處。子女對父母的愛絕不在於母親節、父親節到來時當面(或打電話)説一句“我愛你”,也不是在父母過生日時為父母唱什麼《生日歌》,而應該在平時經常送上問候,有條件的話常和父母見面當然最好。一位母親在看完段佳欣那段視頻後表示,不用説“我愛你”,只希望孩子平時多陪自己説説話。這説出了全天下母親的心聲。

  事實上,很多父母對母親節和父親節這些舶來的節日並無概念,子女們不但沒必要只挑這些洋節對父母説“我愛你”,甚至也沒必要在朋友圈裏一味刷屏。既然是為了“在微信上表達了,感覺心裏舒服些”,那就在平常用父母期待的方式來表達吧,無非是多打個電話,多花些時間聽聽父母的嘮叨,大不了多回幾聲“嗯”而已。(辛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